第十三章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
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应该重点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知识、原则和制度。不正当竞争的概念和特征;欺骗性标记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善意诽谤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和不当奖金促销行为的定义和表现;不正当竞争的执行制度和程序。
课程内容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经营者违背商业道德、违反法律的市场竞争行为。这是竞争性的、反道德的和非法的。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反不正当竞争关系。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国家在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模式。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模式包括四种类型:特殊立法模式、组合立法模式、综合立法模式和引用立法模式。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行制度和程序。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行综合执法与同级单独执法相结合的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程序与一般行政程序基本没有区别。
第二节欺骗性标记行为。
(一)欺骗性标签行为概述。
欺骗性标签是指经营者对其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作出虚假标签或者声明的行为。
(2)伪造。
市场竞争中的假冒行为,是指经营者使用与其他人相同或者近似的商业标识、外观的行为。
(3)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是指经营者对其产品或者服务信息所作的虚假介绍。
第三节侵犯商业秘密。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够为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已被权利人保密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可以分为技术性商业秘密和操作性商业秘密。
(二)商业秘密的属性和特征。
商业秘密本质上是权利人自费获取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机密信息,具有保密性、实用性和保密性的特点。
(3)侵犯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包括不当获取、不当披露和不当使用。
第四节善意的诽谤。
(1)商誉。
商誉,即商业信誉,是市场对经营者的综合评价。
(二)诽谤善意的概念。
商誉诽谤是指经营者传播有关竞争对手的虚假信息,以破坏其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诋毁商誉行为的构成。
诽谤商誉的主体仅限于经营者;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客观方面在于散布关于竞争对手的虚假信息。
第五节商业贿赂。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获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向能够影响交易的人秘密支付财物或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
(二)商业贿赂的成因及危害。
贪婪是商业贿赂和商业贿赂的根本原因,其危害体现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三)商业贿赂的构成。
贿赂的主体是经营者;贿赂的主体是贿赂交易相对人当中能够影响交易决策的个人。行贿的动机在于获得交易机会或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客观上有给付或者收受金钱、物品等利益的行为。
第六节带奖不正当促销。
(1)有奖推广。
有奖促销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向购买者提供商品、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为礼品或者奖励,以促进销售的行为。
(二)奖金晋升行为的成因、利弊。
应该对奖金晋升的原因、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
(3)不正当的有奖促销。
奖金和晋升不当。指既违反道德正当性又违反法律规定的促销行为。
考试知识点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二)欺骗性标注行为。
(3)侵犯商业秘密。
(4)诽谤善意。
(5)商业贿赂。
(六)不正当的奖金晋升行为。
考试要求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记忆:1。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2.不正当竞争法的特征。
3.不正当竞争法行为的类型。
理解:1。不正当竞争法的危害。
2.不正当竞争法行为的定义。
应用:根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特征,举例说明一起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欺骗性标注行为。
记住:1。伪造的主题。
2.做出虚假陈述的方式。
理解:1。欺骗性标签行为的含义和类型。
2.欺骗性标签的危害。
3.误导性虚假广告的识别。
应用:举例分析一个欺骗性的标签行为。
(3)侵犯商业秘密。
理解:1。商业秘密的概念。
2.商业秘密的特征。
3.侵犯商业秘密的方式。
应用:举例分析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4)诽谤善意。
理解:1。诽谤善意的概念。
2.商誉损害的法律特征。
应用:举例分析失信商誉的行为。
(5)商业贿赂。
记忆:商业贿赂的概念。
理解:1。商业贿赂的主体。
2.商业贿赂的危害。
应用:举例分析商业贿赂。
(六)不正当的奖金晋升行为。
记忆:1。奖金晋升的概念。
2.奖励促销行为的类型。
理解:1。奖金晋升的利与弊。
2.奖金晋升表现不当。
应用:举例分析不当的奖金晋升行为。
编辑建议:
快来参加《经济法概论》课程的辅导吧。
2014年自学经济法大纲。
2014年1月,自考复习,做了备考指导,打造自己的学习计划。
自学考试时间调整考试机会减少如何高效备考?
2014年1月,研讨会全面开启,网校助力大家成功!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经济法考试大纲概论自考 上一篇:2014年自考经济法概论考试大纲反垄断法律制度 下一篇:2014年自考经济法概论考试大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