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3
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3
一、语文知识 (本大题共 15 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梦魇和事佬鳞次栉比静若处子, 动若逃兔
B.销魂 脱口秀 义愤填赝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C .馨香阴凉地釜底抽薪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
D.撼卫 洽谈会舐犊情深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世纪九十年代,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 记》 _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_了人们 对于知识分子角色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_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A .风行满足 老少咸宜
B .充塞引发 家喻户晓
C .充斥符合 金玉良言
D .风靡符合 金玉良言
3.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白居易
C.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礼记》是一部记录言论的书,它主要记录的是( )
A.墨家言论B.法家言论C.儒家言论D.诸子百家言论
5.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 )
A.临川派B.竟陵派C.公安派D.江西诗派
6.下列不属于明代四大奇书的是( )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金瓶梅》D.《初刻拍案惊奇》
7.下列关于我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二十四节气最初是根据季节、气候、物候等订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B.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
C.封建社会对名字的避讳非常严格,需要回避帝王、父母等尊长
D.中国古代的地名中,“阳”的方位指山之北,水之南
8.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浮屠”指的是( )
A.屠苏B.佛塔C.屠夫D.酒的代称
9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选人制度?( )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
10.批复针对的文种是( )
A.意见 B.报告 C.请示 D.总结
11.曾引发多位中国现代作家讨论的易卜生作品是哪一部?( )
A.《玩偶之家》B.《建筑师》C.《群鬼》D.《社会支柱》
12.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曾凭( )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A .《京华烟云》B .《边城》C .《子夜》D .《龙须沟》
13 .下列作品中属于艾青所著的一组是( )
A .《大堰河》、《向太阳》、《北方》
B .《北方》、《向太阳》、《炉中煤》
C .《大堰河》、《黎明的通知》、《死水》
D .《大堰河》、《北方》、《女神》
14.英国作家伍尔芙的创作属于( )
A.存在主义小说B.意识流小说C.表现主义小说D.新小说
15.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
B.薄伽丘—— 《十日谈》 ——意大利
C.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法国
D.都德—— 《柏林之围》 ——德国
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0 分。其中单项选择题 6 小题,每小题 2 分。问答题 2 小
题,每小题 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王美智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 ·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 其本义是指“交 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 “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 即“知人论世法”, 是一种 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 “论世” 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 歌鉴赏方法, 其基本的原则是: 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时, 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 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 在吟咏之时, 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 境遇, 然后以“我”之心, 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文德》中也提出, 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 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 知其世, 而不知古人的身处, 也不可以遽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 由其世以知其人, 由其人以逆其志, “则古人之诗, 虽有不能解者, 寡矣”。由 此看来, 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 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 引导, 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 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 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 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 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 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 山”的是同一个人, 倘有取舍, 即非全人, 再加抑扬, 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 陶渊明的诗, 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是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 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 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 心理描绘惟妙惟肖, 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 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 考大人的评判标准。 “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 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 心领神会, 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 吟。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 文质彬彬, 自知文章写 得好, 但是还不够自信; 后两句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 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诗人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 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 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6.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 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 即孟 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C.“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进行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 容时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D.“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 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7.下列理解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 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 却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 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B.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 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的观点。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 都指出其诗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 世”的必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 极富生活气息, 看似写闺情, 实则另有深意, 以此论证了“知 人论世”的重要性。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B.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 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 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 理解。
C.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 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 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 框架。
D.如果不用“知人论世法”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19 .根据文章信息说明,如果没有做到“知人论世”,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会出现什么问 题?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王荆公
朱弁
王荆公性简率, 不事修饰奉养, 衣服垢污, 饮食粗恶, 一无有择, 自少时则然。苏明允著《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 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为馆职时, 玉汝尝率与同浴于僧寺, 潜备新衣一袭, 易其弊衣,俟其浴出,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及为执政, 或言其喜食獐脯者, 其夫人闻而疑之, 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 何忽独嗜此? ”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 而獐脯独尽, 是以知之。”复问:“食时置獐脯何所? ”曰:“在近匕箸处。”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既而果食他物尽, 而獐脯固在。而后, 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 而初非有所嗜也。人见其太甚, 或者多疑其 伪云。
(朱弁《曲洧旧闻》)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备新衣一袭 潜:潜水
B.易其弊衣 弊:低劣的
C.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衣:穿衣
D.食时置獐脯何所 所:地方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加点字“之”) . .
B.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 / 秦时与臣游 (加点字“游”) . .
C .初不以为异也 / 而初非有所嗜也 (加点字“初”) . .
D.而不以告 / 然是而腊之以为饵 (加点字“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下人只凭现象错误地断定王安石喜食獐脯, 王安石夫人根据他平时的性情断定这是误解了。
B.手下人在王夫人安排的巧妙验证后,才知道王安石并没有喜食獐脯的嗜好。
C.作为一名读书人出身的大官, 王安石在生活俭朴方面应远胜于那些追求锦衣玉食的官僚。
D .本文表明王安石的太不讲究吃穿,不排除有矫情作伪的成分,苏明允就持此论。
23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王荆公是怎样一个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3 分)
25.如何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6 分)
26 .如何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6 分)
四、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
27.为倡导全校学生诚信应考, 汉江学院计划在期末考试开始前一周发布一篇倡议书。 请你以汉 江学院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诚信考试倡议书。(30 分)
要求:
(1)内容充实,文体规范,语言得体。
(2)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如涉及材料中未提及的校名、人名等, 用××来代替。
28.气味无处不在, 它可以指闻到的味道, 也可以指志趣和情调。气味无形却有质, 它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引人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70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点击查看:2022年江苏专转本模拟试题
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3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有专升本相关的疑惑(如专升本报名、考试动态、院校招生简章、统考动态、湖南专升本院校、历年真题、考试大纲、专升本等相关信息),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老师会第一时间联系到你,为你答疑解惑哦!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统招全日制 上一篇: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2 下一篇: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