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2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04-07

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2

湖南专升本问答

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2

湖南统招专升本课开课了

一、 语文知识 (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15 分;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文过饰非(掩饰)不经之谈(道理)无动于心“内心”

B.相形见绌 (不足)一筹莫展(办法)坚忍不拔“移除”

C .推陈出新(去除)峨冠博带(宽的)礼尚往来(注重)

D .墨守成规(墨子)长治久安(太平)殒身不恤 (顾虑)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 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使用筷子进食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在西方人眼里,这件事简直不可理喻。

B.疫情期间,不少志愿者团体积极组织捐款捐物,百姓们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C.由于父母都是作家,耳濡目染之下,他也极具文才,能援笔成章, 文不加点。

D.早春二月, 春意阑珊,许多家庭在休闲之时去郊外散步游玩,观赏风景。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句是( )

园林创造“虽叨人力”,但“全由天工”。园林是人的创造,是人工的,但园林的人工,强调无人 工 刻 画 痕 迹 , 做 得 就 像 自 然 固 有 的 一 样 , 做 得 就 像 没 有 做 过 一 样 , 这 就 是 天 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才是中国园林的立园之本。

A.不但要“人饰”,而且要“天饰”

B.“天饰”为主,“人饰”为辅

C.“天饰”与“人饰”的深度融合

D.不是“人饰”,而是“天饰”

4.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 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②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④樱桃桑椹与葛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A.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

B.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C.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清明节

D.清明节——重阳节——七夕节——端午节

5 .关于《孟子》, 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B.《孟子》的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D.《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6.下列关于汉乐府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B.内容上的社会性和形式上的叙事性是乐府诗的显著特点。

C.汉乐府在形式上以五言为主,为以后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7.下列对魏晋文学常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曹操的诗歌创作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 但又富有创造性, 气魄雄伟, 格调苍凉悲壮。

B.《归园田居》的作者是陶渊明,他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

C.“建安风骨”的汉魏之际文学风格,代表人物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D.田园诗反映农村生活,清新、淳美,充满诗情画意,代表诗人有陶渊明、范成大等。

8.下列人物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

A.卢照龄B.骆宾王C.王维D.杨炯

9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曾主修《新唐书》, 并独撰《新五代史》。

B.周邦彦,号清真居士,北宋豪放词人中的集大成者,有“词中老杜”之称。

C.韦庄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

D.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其许多诗作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 .下列对元杂剧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

B.卜儿,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

C.外末、冲末、外旦等指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反面的角色。

D.“科”又称“介”,是称角色的动作,如笑科、饮酒科等。

11.下面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A.清平乐B.虞美人 C.蝶恋花 D.卜算子

12 .《南畇文稿》 记载: “康熙乙酉三月,上巡幸江南,简在籍翰林官十人校刊《全唐诗》于扬 州。”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

A.天干地支纪年法B.帝王年号纪年法 C.王公年次纪年法 D.年号和干支兼用

13 .下列不属于茅盾“农村三部曲”之一的是( )

A.《秋收》B.《炎夏》 C.《寒冬》 D.《春蚕》

14 .铁凝小说《哦,香雪》中,让凤娇有特别好感的人物“北京话”是( )

A.乘客B.列车员 C.同乡D.火车司机

15.下列外国文学作品、作家、国籍搭配不正确一项是( )

A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B .《老人与海》 ——海明威——英国

C .《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法国

D .《茶花女》 ——小仲马——法国

二、阅读理解 (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0 分。其中单选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2 分;问答题和翻译 题各 1 小题,每小题 4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至情与美学有我之境

余开亮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 阳暮’,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为现代美学境界理论的形态之一,有我之境是以一种原发的生命之情去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以贴切的艺术语言去呈现切身的 所感所想。其中,情感的浓郁与直抒是这种美学之境最为鲜明的特征。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可视为 对传统“至情”一脉美学观念的概括。

从对生命之“我”的认知上,有我之境立足于古代的气性论(性朴、才性或质性论)人性哲学。 相比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与道禅心性论,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也从未缺席过。

在先秦,从《性自命出》的“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告子的“生之谓性”再到荀子的“性者,本 始才朴也”,其皆以人生而具有的客观材质或本然素质为人性内涵。除了作为历代文人骚客隐在的 创作动机,这种人性论观念在两汉、魏晋与晚明还一度成为显学而风靡一时。以感性解放与生命 自由的现代视角回望中国文化, 不难发现,所谓的汉魏、两晋、晚明以及王国维推崇的五代北宋 词阶段等美学高峰期,都是与这种气性论哲学紧密相关的。不同于儒释道以心灵的理性精神来看 待生命的本质之性,气性论人性哲学对生命的认知是一种经验的生理主义、材质主义。它直接将 个体生命视为生理材质的不同聚合。由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与气质,加上各自不同的生活经 历与感受世界方式,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面貌。这正是刘勰所说的:“然才有庸俊,气有刚 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相比于儒释道主流哲学对“有我”的拒斥,气性论哲学虽然缺乏精神的深度但更具有生命的温 度。在孟子那里,虽然主张要对大体之心与小体之身“兼爱兼养”,但最终只将仁义礼智之大端视 为人性本质,而要求以大制小,以贵制贱。在庄子那里,“吾丧我”之心性工夫即是对有情经验之“我”的堕离,而呈现一片空灵的精神境界。在禅宗那里,则以善知识,开真正法,去掉情识迷妄而明心见性。可见,主流的儒释道哲学凸显的是生命最值得珍视的理想与超越层面,开启的是中国文化安身立命的生命精神。因其难能,所以可贵;因其理想,所以值得弘扬。但是,正由于生命气性论的互补存在,中国传统文化才显得如此色彩纷呈,波澜壮阔。生命的气性论哲学使得中国人不只是行进在理想的朝圣之路,还在世俗的生活之中感受着真情实爱,嗟叹蹉跎。也许入世与超世的周旋、于入世中寻求超世才是古人生命的真实写照。入世就有恩爱,就有情仇,就有春风得意,就有挫折彷徨。 有我之境就是不理想但却真实的生命所浇灌出来的美学之花。气性的生命不 以高悬的道德理想与心性提撕为生命的主宰,故最易直呈生命的原发感性精神并创造出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

(节选自《光明日报》)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原发的生命之情真切地感受世界, 并以贴切的艺术语言呈现切身的所感所想, 是“有 我之境”这种美学形态的主要表现。

B.历代文人学者所推崇的五代北宋词阶段等美学高峰期, 都是与先秦诸子阐释和主张的气 性论哲学观点紧密相关的。

C.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气性论哲学虽非中国人性论正统, 也不如儒家主流的性善论与道禅 心性论完善,但从未缺席过。

D.气性论哲学缺乏精神的深度, 但与儒释道主流哲学拒斥“有我”即“真我” 的观点相比,它更突出生命的温度特征。

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文章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著名论述开篇, 有引出“有我之境”的论述话题的作用。

B.文章对儒释道用理性精神看到生命的本性与气性论人性哲学用的经验主义完成生命认知 进行了比较。

C.为了阐明气性论哲学和儒释道哲学的共同特征, 文章将孟子、庄子和禅宗的各家学说相 提并论。

D.作者认为, 情感的浓郁与直抒胸臆是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这一美学之境最为鲜明的 特征。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气质、生活经历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从而造就千姿百态的艺 术面貌。

B.儒释道哲学与生命气性论的互补存在,使中国传统文化自然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局面。

C.历代文人骚客不仅使人性论观念成为自身潜在的创作动机, 还使人之在两汉、魏晋和晚 明成为显学。

D.生命的原发感性精神的呈现和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诞生, 常源于气性生命的 影响。

19.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画线句“有我之境就是不理想但却真实的生命所浇灌出来的美学之花” 的含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门人有作令云南者,家本苦寒,仅携一子一僮,拮据往,需次会城。久之,得补一县,在滇中尚为膏腴地。然距省窈远,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沈,故与妻子几断 音问,惟于坊本缙绅中检得官某县而已。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此仆衔次骨。其家事故所备知, 因伪造其僮书云,主人父子先后卒,二棺今浮厝佛寺,当借资来迎,并述遗命,处分家事甚悉。

初令赴滇时,亲友以其朴讷,意未必得缺,即得缺,亦必恶。后闻官是县,始稍稍亲近,并有周恤其家者,有时相馈问者。其子或有所称贷,人亦辄应,且有以子女结婚者。乡人有宴会,其子无不与也。及得是书,皆大沮。有来唁者,有不来唁者。渐有索逋者,渐有道途相遇似不相识者,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

既而令托入觐官寄千二百金,至家迎妻子,始知前书之伪,举家破涕为笑,如在梦中。亲友稍稍复集,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后令与所亲书曰:一贵一贱之态,身历者多矣;一贫一富之态,身历者亦多矣。若夫生而忽 死,死逾半载而复生, 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拮据往,需次会城 次:住宿

B.二棺今浮厝佛寺 厝:放置

C.后闻官是县官:做官

D.其子无不与也与:给予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偶一狡仆舞弊,杖而遣之 .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因伪造其僮书云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C.避不敢见者,颇亦有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亲友以其朴讷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云南县令家境十分苦寒清贫, 因此到任后, 与家人的书信来往十分不便, 几乎与妻 子儿女断绝了音信。

B.县令的家人在民间刻本《缙绅录》中查得他在云南某县做官, 于是亲友乡邻都愿意出钱 周济他们,还经常赠送东西慰问他们,表现出乡邻们热心善良的品质。

C.当亲友乡邻得知前面一封书信是假的后, 一改往日的冷落面目, 又渐渐亲近他的家人了。 而那些回避不敢再见他们的人,还算有骨气,不会趋炎附势,当势力小人。

D.这则故事虽然短小, 但涵义颇深。县令的经历实在奇特, 其家人也经历了大悲大喜的人 间闹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般。

23 .请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中间情事,能以一身亲历者,仆殆第一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诗歌鉴赏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①渚: 水中小洲。佩玉: 一种玉饰物, 通常悬挂腰间。鸣鸾: 车上鸾的鸣声。罢: 停止。

②物换星移:物象变幻,星辰移动,指时间流逝。

24 .最后一句以景作结, 与李白的哪一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分)

25.这首诗的颔联有什么写作特色?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6 分)( 2 分)

26.简析诗中诗人所表达的情感。(6 分)

四、作文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27 .新学期伊始, 某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拟面向大一年级学生招募志愿者。请你以该校青年志 愿者协会的名义, 拟写一份 300 字左右的启事(30 分)

要求:( 1)内容充实,文体规范,语言得体。

(2)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如涉及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28 .疫情期间, 日本人在给中国湖北的捐赠物资上写道“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岂曰无衣, 与 子同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我们喊出的更多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请根 据以上材料, 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70 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击查看:2022年江苏专转本模拟试题

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2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还有专升本相关的疑惑(如专升本报名、考试动态、院校招生简章、统考动态、湖南专升本院校、历年真题、考试大纲、专升本等相关信息),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老师会第一时间联系到你,为你答疑解惑哦!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统招专升本全日制专升本统招

上一篇: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1                  下一篇:2022年江苏专转本大学语文模拟题3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