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尔特:他认为行为就是知道。行为是整体,是“特殊反应”。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在做什么,即人的良好行为。行为包括认知而不是排挤认知。
2.托尔曼
①是加州大学教授,自称是故意行为主义者。
(2)1932年出版《动物和人类的故意行为》一书。
托尔曼支持行为主义,但与沃森不同。沃森把“意图”看作是一种内省的迷信,并把它推开;托尔曼自始至终强调行为背后的客观意图。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都有“意图”。关于行为,他提出了一个公式:b = f (s,a),其中b代表行为变量,s代表情境变量,a代表其他前因。行为是语境和前因的函数。他认为心理学的使命是研究行为,确认这种功能联系。
③托尔曼首次明确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人们认为至少有两个中心变量有助于解释动物行为。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3.韦斯:我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生物社会科学。一方面要贴近生物科学,另一方面要贴近社会科学。
4 .斯金纳
①著有《行为主义五十年》、《瓦尔登湖II》、《超越自由与庄严》。
5.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条件反射的异同
(1)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的个体活动是由某种明显的影响引起的,形成典型的S-R序列。相反,在使用斯金纳箱的操作反射试验中,动物行为的发生不需要显著的外部影响;
⑵条件反射中需要操作个体,需要按下杠杆得到食物强化。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只是被动地对实验者的信号做出反应。即前者主动行动,后者被动行动。
⑶是神经系统生理效应的观点。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侧重于高级神经活动对个体外部行为的分布效应。斯金纳的操作反思只注重个体环境的强化。
第十八章现代西方心灵学派(3)
格式塔与心灵研究的场论
1.格式塔1912年诞生于德国,是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一个主要流派。
2.模式塔心理学:格式塔也叫模式塔心理学。模式塔心理学与行为主义一起膨胀,但他强烈调和行为的总体性,反对美国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他还认为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理解不等于感情、爱情等要素的动员,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动员。
其代表是wertheimer、Koehler和Koffka。
3.格式塔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着眼整体,二是刻画现象。
4.艾伦·费尔斯提出“质量”。1890年,他公布了他的论文,称之为不能用一般感觉来解释的体验品质。形状和质量不是对感觉的简单处理,而是除了感觉成分之外,归因于另一种组织方式的新属性。
5.鲁宾在1915年宣布了一篇关于视觉图像的论文,该论文将视觉感觉分析为图形和风景,而不是感官元素。图形比风景更突出,因为它们是更好的格式塔。
6.格式塔学派与结构学派相反,分析人的思想,它也影响和反应行为学派。他们关注整体,格式塔和模式塔。
格式塔学派认为,结构主义学派以捆绑假设为条件,这就是砖块石膏心理学;(2)格式塔也反对稳定性假设,即一对一的固定因果关系。
I. wertheimer、Koehler和Koffka
1.韦特海默:他是模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运动视觉实验研究》(1912)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宣言;
克勒:黑猩猩的智力是在大西洋的坦诺夫岛上进行实验性研究的,并写了《猿的智力》一书。
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的作者
1912年,他们三人和其他人一起在德国创办了《心理研究杂志》。
在心理学上,他们三人反对元素分析,重视描述一切现象的暗示。
2.他们对心理学的建议很普遍。完美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总结如下
(1)目标:虽然完成者在很多方面反对结构主义者和行为主义者的洞见,但并不反对把前者的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把后者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他们认为心理学既研究直接经验,也研究行为。
(2)方法:完成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经验调查”,他们在分析中采用自我调查和客观调查。他们不反对客观调查,也不反对内省。
(3)虽然建议直接经历研究者的认知过程,但所谓的直接体验与冯德的截然不同。冯德心学中所谓的直接经验,是指片面的感觉和片面的内容。但在完成派看来,这是真实调查的直接体验。,所以该学派认为事物的意义和价值是心灵研究的目标。
(4)模式塔的思想挤掉了经验的作用,把物理国际看成只是一个现象性的客观存在,所以具有很强的超验主义和唯心主义倾向,但注重整体的概念和局部之间的动态联系,但又有辩证的成分。这对克服思维科学中的元素主义的机械概念有一定的贡献。
3.看似动人的现象韦特海默称之为“费现象”
韦特海默认为,表观运动本身是一种现象,一种塔格式塔模式,而不是几个静止感官元素的组合。他由此得出结论,心灵的整体现象不能作为要素来分析,整体现象并不等于各部分的组合,而是先于各部分,决定各部分。
4.束假说:是指心灵科学的一种论证条件,认为认知或行为是由多个元素累积而成的束,元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5.稳定性假设:假设外界影响与心理反应之间存在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
6.图案塔的组织指南
①图形与景物:一些物体突出形成容易感知的图形,而另一些物体则退到不必要的位置,成为景物。人物和风景的差别越大,人物就越成为感觉的对象。
②邻近准则和最短间隔准则:一些间隔很短或相邻的部分简单地构成整体。
③相似性标准:所有彼此相似的部分往往被视为一个群体,形成一个整体。
④闭合准则
⑤共命运法则:如果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一起运动,那么这些一起运动的部分就简单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整体。
⑥格式塔倾向和卓越格式塔准则:只要一个感觉域的主要条件存在,心灵的组织功能总是趋向于卓越、完美或格式塔。
7.根据桑代克的测试失误理论,动物的学习过程中并不存在智能活动,但盲目的测试和活动可以消除失误动作,选择并稳定正确的动作。
8.顿悟理论:顿悟理论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意识到自己处境的智能活动,即动物在行动之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行动的结果,并在处境中发现了新的模式塔。
9.桑代克从错误的规划出发,认为学习是有盲测的,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反复的重复和学习过程带来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接触率和角色率。
10.简单描述一下测试失误和理解的联系:它们不是互相排挤的过程,而是互相弥补的过程。一般在学习中都会有一个测试过程,但是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不经过测试才能成功。学习往往是通过测试故障阶段得到启发的。测试故障是对新经验的分析性获取,而洞察力是对过去经验的综合应用。洞察和测试故障可以互相弥补。一般来说,相对简单易懂的可以靠透彻的理解,不熟悉凌乱的就要分析了。一般的学习是通过测试故障得到透彻的理解,从测试故障到理解。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自考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二 下一篇: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