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护理(专科)专业
二、考试的目的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从低到高分为“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理解”是指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他们应该知道所涉及的问题的现象和相关的实验,并且能够定性地解释它们。“理解”是指学生要明确理解所需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用来分析和解释基本的生理现象。“融会贯通”是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90分钟
四、考试类型、要求和分数
(1)名称说明(本题目有5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3分,共15分)
(2)填空题(这个大题有1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问题中空框的横线上。)
(3)选择题(这个大题有2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20分)
(4)改错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5)简答题(这个大题有3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15分)
(6)随笔题(本题目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动词 (verb的缩写)考试内容和要求
靠前章导言
1.任务、研究方法和生理学水平
(1)理解: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2)理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
2.生活的基本特征
(1)掌握:兴奋性及其测量指标,阈值概念。
(2)熟悉度:生活的基本特征;刺激三要素;反应的形式;易激动的组织。
(3)理解:刺激的类型。
3.人体与环境
(1)掌握:内部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2)理解: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4.人体机能调节
(1)掌握:调节人体机能的方式。
(2)掌握反射和反射弧、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和含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硕士: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钠泵的活性和意义。
(2)理解:细胞膜的液体镶嵌模型。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master: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2)熟悉度: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理解:由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生物电
(1)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阈电位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兴奋性的关系。
(2)熟悉度: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比较;去极化、复极、超极化和反极化的概念;动作电位对同一细胞的传导机制。
(3)了解:骨骼肌的精细结构;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4.肌肉细胞的收缩功能
(1)掌握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点;兴奋-收缩耦合的概念。
(2)熟悉度:肌丝的蛋白质组成和横桥的功能;肌丝滑行理论;兴奋-收缩耦合的基本过程和Ca2+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1.血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
(1)了解:血液的主要功能和成分。
(2)了解血液的一般理化特性。
2.血浆
(1)掌握: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红细胞压积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分类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度:血浆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3.血细胞
(1)掌握: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代谢(生产场所、生产材料、调节因素)
元素);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2)熟悉度:本章主要生理数据。
(3)了解:白细胞的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4.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1)掌握: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2)熟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概念;凝血因子及其特征;各种抗凝剂
抗凝机理及促凝措施。
(3)了解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具体过程;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5.血型和输血
(1)掌握ABO血型系统的分类原则及其与输血的关系。
(2)了解Rh血型系统的分类及其与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的关系。
第四章血液循环
1.心脏生理学
(1)掌握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脏射血和充盈时中央腔内压力、容积、血液和瓣膜活动的变化;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的概念;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机制;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度: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心脏储备;靠前和第二心音的产生和特征;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3)了解:心脏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第三和第四心音的主要特征。
2.血管生理学
(1)掌握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概念及动脉血压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组织液的形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概念。
(2)熟悉:动脉脉搏;血流途径与微循环功能。
(3)了解:淋巴循环及其意义;心、肺、脑的血液循环特点。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和功能;压敏反射的过程和意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ⅲ和加压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2)了解局部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呼吸
1.肺通气
(1)掌握:呼吸的概念,整个呼吸过程的基本环节,呼吸频率;胸腔内负压
形成原理和生理意义;潮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和无效腔的概念。
(2)熟悉度:肺通气的概念和动机;呼吸的形式;肺动脉压的周期性变化;肺泡表面张力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3)了解:肺通气的结构;肺通气阻力。
2.呼吸气体的交换
(1)掌握肺与组织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2)了解:影响组织通气的因素。
3.血液中气体的运输
(1)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
(2)熟悉氧含量、氧容量、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概念。
(3)了解: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4.呼吸运动的调节
(1)掌握:药敏呼吸调节的过程。
(2)熟悉度: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和过程。
(3)了解:呼吸中枢;防御性呼吸反射。
第六章消化吸收
1.概述
(1)熟悉度: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的方式。
(2)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和电生理特征。
2.口中消化
(1)熟悉度:唾液的作用。
(2)理解:咀嚼和吞咽
3.胃里的消化
(1)掌握:胃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胃的运动形式和胃的排空。
(2)熟悉度:消化期胃液分泌的阶段。
4.小肠消化
(1)掌握:胰液的主要成分和功能;胆汁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2)熟悉度:小肠的运动形式和意义。
(3)了解:小肠液的组成和功能。
5.大肠功能
(1)了解:大肠液及其功能;细菌在大肠中的作用。
(2)了解:大肠运动和排便。
6.吸收
(1)熟悉度:小肠在消化吸收中的重要性。
(2)熟悉度:小肠对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7.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1)掌握: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功能。
(2)掌握:胃肠激素的概念和作用,几种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1.能量代谢
(1)掌握食物热价、氧气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熟悉能量代谢、基础代谢、能量代谢率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非蛋白呼吸商的概念;基本状态的条件。
(3)了解:能量的来源和方式;能量代谢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体温
(1)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主要产热器官和生物对产热的调节;皮肤散热方式和过程的控制。
(2)熟悉度:体温的生理波动。
(3)了解: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心、体温调节机制(设定点理论)。
第八章尿液的产生和排出
1.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特征
(1)熟悉度:肾血流量的自我调节。
(2)了解:肾脏的结构及其血液循环特点。
2.尿液产生过程
(1)掌握:原尿与血浆的对比;过滤膜的组成和渗透性;有效过滤压力的概念、组成和作用;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钠的重吸收及其重要性,水和葡萄糖的重吸收特性;肾葡萄糖阈值和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2)熟悉度:腹泻的概念、途径、肾功能;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过滤分数的概念;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定位、选择性、局限性和机制;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钾离子的再吸收;H+、K+、NH3的分泌过程、意义及关系。
3.尿液和尿液浓缩和稀释
(1)熟悉度:正常尿量及其异常。
(2)了解:尿液的浓度和稀释度;尿液的理化性质、排尿反射及其异常。
4.尿液产生的调节
(1)掌握:抗利尿激素的来源、作用和分泌调节;水利尿;醛固酮的来源、功能及分泌调节。
(2)熟悉度:心钠素的作用。
(3)熟悉通关率的概念。
第九章感觉器官(自学内容)
第十章神经系统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1)掌握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点;突触的概念;突触传递的过程(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突触传递的调节);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概念,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类型、分布、主要功能和阻断剂)。
(2)熟悉度:突触的结构和分类。
(3)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和轴浆的运输;突触可塑性;中枢神经递质;胶质细胞。
2.反思活动的一般规律
(1)掌握:中枢兴奋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的特点)。
(2)熟悉度:中枢抑制及其类型。
(3)了解:中枢神经系统要素的联系方式。
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掌握特定和非特定投影系统的作用;内脏疼痛和相关疼痛的特征
概念。
(2)熟悉度:大脑皮层的主要感觉区域和感觉投射特征;丘脑感觉核。
(3)了解:疼痛涉及的机制。
4.神经系统对身体运动的调节
(1)掌握:骨骼肌牵张反射及其类型、反射弧和功能;脊髓休克的概念和产生
生物机制;去脑僵化的概念和机制;小脑的功能(调节身体运动)。
(2)熟悉度:运动单位;脑干网状结构对肌肉张力的调节;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大脑皮层运动区特征与控制自主运动;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的功能。
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熟悉度: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功能特点;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了解:自主神经的结构特点;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部分。
6.大脑的高级功能
(1)熟悉度:两个信号系统。
(2)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及其生物学意义;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
第二章XI内分泌学
1.激素概述
(1)掌握:激素的概念。
(2)了解:激素作用的方式、分类、机制和一般特征。
2.下丘脑和垂体
(1)掌握:下丘脑调节肽的概念和主要功能;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
(2)熟悉度: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关系。
(3)了解:催乳素、褪黑素、抗利尿激素(在“尿液产生和排出”一章中,它
生理功能是重点)和催产素的生理功能。
3.甲状腺
(1)硕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调节。
(2)熟悉度: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3)理解:甲状腺激素的储存、释放和运输。
4.肾上腺
(1)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调节。
(2)认识:肾上腺髓质激素(在“血液循环”一章中,其生理功能是重点)
生理功能和分泌调节。
5.小岛
(1)掌握: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调节。
(2)了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调节。
第十二章复制
1.男性生殖
(1)掌握:雄激素的生理功能。
(2)熟悉度:附属性特征的概念。
(3)了解: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2.女性生殖
(1)掌握雌激素和孕酮的生理功能;月经周期及其形成机制。
(2)熟悉度:胎盘的内分泌功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3)了解:卵巢的产卵功能。
不及物动词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1.教材
李文忠主编,生理学靠前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主要参考书
唐思远主编《生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上一篇:2014年荆楚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艺术设计类考试大纲 下一篇:2014年荆楚理工学院普通专升本管理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