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倾向测试一般是指衡量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的潜在人才的评价。
2.能力倾向测验可以分红: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与此同时,普通能力测试现在指的是4。智力测试。5.狭义的能力倾向测验特指6。后两种。
3.智能测验与智力测验的关系;
(1)智力测验一般得到个体总智力的评价分数,而能力倾向测验测量的是特定的或多元的组合。
(2)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另一个区别是Kehlenbach提出的带宽和准确性。带宽是指可测试标准的总距离。可测试标准总数越大,本次测试带宽越大,智力测试带宽大于能力倾向测试带宽。准确性是指测试能猜出有效标准的程度,一般来说,倾向于更准确。
4.智能测试发展的主要原因:
(1)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早期智力测验的准备者期望广泛测量心智的功能,然后估计个体的整体智力水平。但所谓的智力测试,只涉及智力的某些方面。
(2)身体倾向的差异:某项测试各个部分的个别操作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个体内部的变异表现为智力测验中的子测验成绩的差异。智力测验往往不足以分析个体能力的差异。
(3)基础分析技术的发展:因子分析使我们能够编制多项能力倾向测验,从而为个体能力倾向的强弱提供对比。需要来自实践。
5.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能力倾向测验比猜测成功更正确;要仔细说明各种特殊人才分数的差异;在培训项目中,应仔细运用能力倾向测验。
6.多因素能力倾向测试:该测试用于测量不同领域的个人技能和常识,从而为工作、分类和人员安置提供最有用的信息。这个测试的结果不是一个总分或智商,而是一组具有不同倾向的分数,这些分数提供了一个显示个人优缺点的智能档案。
7.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发展的原因:对个体内涵差异的认识,对一般智力测验特点的认识,对工作和分类的需要。统计发展的影响。
8.工业人才倾向于完成考察:多用于工商人员的选拔和安置。它包括包括一般智力测试和数学、感官、机械和精神运动测试在内的测试。它还建立了一套工作能力表。
9.通用能力倾向测验(GATB):由美国运营服务公司编制。在工作分析和59项检查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规划了GATB,主要用于工作咨询。它有12个子测试,8个纸笔测试和4个仪器测试。适合高中到成人。
第十章结果测试
1.结果测试的前期开发:
(1)最迟在汉代,中国就有了非正式的考试制度。公元1370年(明初),笔试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部分,可视为成就考试的正式开始。
(2)今天,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标准化成就测验起源于美国,由赖斯发起。另一位早期创始人是桑代克。而且桑代克被公认为教育督导的先驱。
2.效应测验、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区别:效应测验、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测量对象都是认知特征。这三项测试衡量的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出来的才能。所以本质上来说,他们是有共同点的。天赋倾向和智力测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效应”。但是,如果从测试的意图、性质和覆盖范围来看,三种测试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就考试目的而言,三者之间有栈,无法完全区分。大多数学者认为,效果测试衡量的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些特定的才能和常识,而另外两种测试则是一般的、广泛的才能。
从功能角度来说,效果测试也不同于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后两者的主要作用是猜测一个人未来的教育、培训或工作经历。它们在教育或培训过程中用于反映受试者是否有能力接受某些课程或专业技能培训。效果测试是评价受试者在经历一些教育或培训程序后的学习效果,其实施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之后进行的。在技能素质测试中,效果测试要注重内容效度,而能力倾向测试和智力测试必须有较高的猜测效度,否则会失去其根本价值。
成绩测试的作用:调查和陈述学习成绩,选择和安顿,诊断,评价教育计划或质量。成绩测验可以用来评价某一教育规律和程序的有效性,作为改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参考。
4.成绩测试分类:成绩测试可以从其内容、用途、编制方法、原则等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具体可分为单科测验和成套测验、评价测验和验证测验、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制测验、常模参照测验和有效标准参照测验。
5 .对低成绩和学习障碍的评价:
(1)成绩低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低于学习能力。
(2)学习障碍可视为低成就之一。学习障碍最广泛使用的定义是美国联邦法的规则:“学习障碍是指与理解和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有关的一个或多个基本心理过程的障碍,表现为缺乏听、想、说、读、写或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3)学习障碍的特点:
1.学习成绩和一般智力不一致。
“西安障碍”的绝大多数定义包括清洁标准。
3障碍是异质的。
4学习障碍是一种发展现象。
5学习障碍由于学习成绩差,个人在社会交往和情绪习惯上经常遇到困难。
6学习障碍评估:
(1)在学习障碍的评估中,最基本的是:信度效度和智力测验的可靠结果。学习障碍的组合测试大多包括这两类的主要测量,如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试、皮博迪个人成就测试、考夫曼教育成就测试等。
(2)为了保证孩子在学习中能够受益于补救措施,考官需要了解是否有社交和情绪习惯。这一领域常用的测试有:儿童性格问卷和考纳斯教师评定量表(CTRS)。
儿童多动症的评估:多动症或多动症是一种行为综合征。症状是注意缺点,多动症。21.病人有轻微的大脑功能障碍。考纳斯开发了一系列量表来区分儿童的多动症和其他行为问题。与此同时,22。考纳斯教师评定量表有两种格式,23。一个包括28个项目(CTRS-28)和24个。一个包括39个项目(CTBS-39)。其他考纳斯家长评定量表(CPRS)也有两种形式:一种包括48项(CPRS-48),另一种包括93项(CPRS-93)。
第十一章性格测试
1.心理测试根据被测者的心理特征或行为可分为认知类和非认知类。非认知测试表明,被测特征或行为是情绪化的。按照传统的知、情、意二分法,前者是知的方面,后者是情、意的检验。
2.认知测试和非认知测试的区别:
(1)认知测试和非认知测试在对被试的要求上差别很大。认知测试基本上是最好的体现测试,其意图是衡量被试的最高能力或水平,被试应尽力给出正确答案。非认知测试是一种典型的体现性测试,其意图是对被试的日常一般行为进行有代表性的抽样,而不是衡量他们是否有行为天赋。非认知测试没有“对”和“错”的答案。考官关心的是被试的反应能否准确代表他或她的典型行为。
(2)在非认知性质的测量中,性格测试占据中心地位。广义的性格是指个人在天赋、天赋倾向、需要、动机、情绪、气质、兴趣、情感等思想和行为上的差异总和,既包括认知变量,也包括情感变量。
3.自我报告量表:也称为自我报告问卷,是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意见识别自己性格特征的一种方式。它们的一个特点是高度结构化。每个量表一般包含一个或多个记叙文,系列数量多,内容清晰详细,项目方法多为真假题或选择题。另一个特点是,他们普遍建立了标准化的规范,标准化和量化的结果必然会减少考官主观因素的干预。自我报告量表的高度客观性是一个明显的优势,所以有时被称为客观性格问卷。
(1)自评量表的编制方法:理论演绎法、经验标准法、因子分析法。
理论推导的特征形式是基于理性逻辑或已知性格理论。考官根据待测性格的概念,找出相关的行为、情绪、信念,编制详细的条目。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假设是否共同,对初始量表进行分析、修正并设定一个常模。
(2)典型力量推演量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和表现焦虑量表(MAS),也是根据理论推演标准编制的典型测验。1953年,泰勒为了研究个体眨眼条件反射,编制了这个量表。
4.经验标准法:性格测试采用经验标准法编制,不需要对被测性格特征有既定的理论基础或假设。在编辑时,检验项目的选择完全基于经验材料,即只保存那些能够将有效标准组与对照组分开的项目,而不管其内容是否合理。典型的经验标准方法等级如下: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它是应用最广泛、最受研究者关注的人格量表之一。MMPI量表由14个分量表组成,包括10个临床量表和4个效度量表。MMPI的考试成绩把原来的分数转化为T分,超过70分就叫高粉,可能说明精神障碍的存在,值得特别关注。MMPI 2号于1989年推出。
从1980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以宋维桢为首的课题组对MMPI的中文版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测试,并于1989年1月正式公布了MMPI的测试表和应用手册。
(2)加州心理量表(CPI)是一个类似于MMPI的基于经验的问卷。最新的修订版出版于1987年。CPI主要用来衡量正常的人物维度。
5.因子分析法:
(1)这种方法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一个性格测试能够真实地测量出被测特征,那么它所包含的所有测试项目就必须具有明显的内在一致性。使用这种方法编制测试时,编译器要根据某个问题已有的常识编制很多项,应用到大样本中,然后对得到的材料进行因子分析,最终得到的一个或几个元素代表这些项所测得的字符结构。编译器可以保存因子负载明显的项目,命名因子,形成字符测试。
(2)因子分析量表的典型代表:16PF和EPQ。
1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问卷,即卡特尔性格因素问卷,是卡特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质理论,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而成。16PF的评分方法是将各量表的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然后画出被试的简介。
2 EPQ-艾森克人格问卷:它由三个分量表组成:内向-外向(E)、神经质(N)和能量质量(P)以及一个效度量表(L)。E量表高分表示产品外向,低分表示内向。N量表得分高的受试者可能会焦虑、担心、不开心,并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导致行为不够平静。P量表的高分可能表示孤独、对他人冷漠、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感觉迟钝、与他人接触不畅、爱寻衅滋事。l尺度衡量的是说谎或粉饰,但也代表了一种假定的性格特质,即社交单纯或幼稚。
在EPQ测试结果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P、E、N量表得分随年龄增长而下降,L则呈上升趋势。精力充沛的患者P、N分较高,L分极高。EPQ具有显著的信度和效度。
中文版的是北方的陈中庚等人修改的,南方的龚耀先、刘、等人修改的。EPQ广泛应用于性格研究,但很少用于临床和其他场合。
6.序列系统法:杰克逊根据默里的需要理论规划人格研究表,共22个量表。
7.投射测验是性格评价的事情之一。它通过受试者对歧义和结构不清的影响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测受试者的性格特征。它的基本假设是,一个人对模棱两可、无组织的影响的反应,因为没有明确的情境线索、过去的经历或他人的想法,会反映出自己共同的性格特征。影响力本身并没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们引发的反响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个意义来自于被试对考试影响的片面解释和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它反映了被试的心理需求、特点、情绪、动机、冲突、保护等内涵。
8.投射测验的理论基础:投射技能的起源和发展与思维分析理论密切相关。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往往以思维分析的思想为指导,选择影响,解释测验结果。
(1)罗夏墨迹测验(RIT):是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编制的使用最广泛的墨迹测验。
1921年,他从用来出书的墨水中挑选了10张图片,被称为RIT。10张图片中,有5张是非对错,两张除了是非之外还有红墨水,另外3张是彩色的,每张图片上的墨水都是对称的。
2实验实施分为自由联想阶段、探究阶段和极限探究阶段三个阶段。
11 RIT评分和解释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
A.回答部分:考官应根据受试者是对墨水图表的整体还是部分做出反应来对答案进行分类..
D.反应的决定因素:指e .被试做出反应的基础,f .包括形状、颜色、阴影等。
G.回复内容:指h .被试的回复内容。
12 RIT主要适用于成年人,但也可以适用于三年级或五年级以上的儿童。
②题目统觉测验(TAT):默里和摩根于1935年编撰的一本书。TAT数据包括31张图片,其中一张是空白图。图片中有一些主题模糊的图像,大部分都包括人。考官每次给受试者看一幅画,让他/她讲一个故事,并鼓励受试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他们的想象力。
(3)语句完成测试的程序是要求被试将一系列语句组成完美的语句。
9.对投射测验的评论:
(1)鉴于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仍然对性格的深层结构或无意识感兴趣,投射测验作为一种相应的测量手段仍然有其一席之地。因为其他性格测试,无意识内容不是测量目标。
(2)投射测验作为一种测验,在评分、解释的客观性、信度和效度等方面有待提高。
(3)加强投影检查员的培训。
10.科目测试:是一种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随机而非假装的人物评价技巧。
(1)学科测试一般包括谈判和自我概念测量。
(2)谈判可以分为结构性谈判和非结构性谈判。
(3)语义辨别测验(SDT)起源于1957年奥斯古德等人的语义心理学研究。
11.Q-分类或Q-技能是斯蒂芬森于1953年创造的,用于单个受试者前后测试结果的相关性或两个人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分析。q分类对于研究自我概念的变化特别有用。
第十二章兴趣、情感和价值的测量
1.对兴趣测量贡献最大的是史泰龙,他在1927年完成了第一个正式的工作兴趣量表。另一个主要贡献者是库德。
2.兴趣讨论:
(1)霍兰德认为兴趣是个人性格的体现,个人对工作的选择是由动机、常识、喜好、自知之明等因素分配的,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兴趣和性格。荷兰德国定义六个主要人物或兴趣类型,对应六个一般的工作主题。
(2)罗伊认为,工作兴趣和工作选择的首要因素是孩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会让孩子变得“以人为本”,而一个冷漠疏离的家庭,孩子则具有“以事为本”的特点。工作选择的另一个维度是从“意向沟通导向”到“资源利用导向”。根据这两个连续的维度,我们可以对劳动人民进行分类。
3.史侃兴趣量表:其前身是史泰龙作品兴趣量表(SVIB)。《SVIB》由史泰龙于1927年首次编撰,当时只适用于男性。1933年出版了女性专用量表。
4.总结量表:Richter在1932年规划的总结鉴定法,在编制情绪量表时比较简单。这种方法假设每个项目具有相等的价值,不同被试对同一项目的反应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极化来识别。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自考心思丈量各章复习要点三 下一篇:自考广告心理学复习资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