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25

1、莱维特的人际交往形式:

(1)循环传动(没有中心,构件之间的间隔相等)

(2)轮式传输(以成员或信息为中心,传输到全国各个角落)

(3)链式传递(信息一条一条传递)

(4)Y转移(先链转移,后换)

2.戴维斯的人际交往形式:

(1)单行型(一系列人之后,把信息传达给最终接收者)

(2)集中式(有选择地将信息告知你的朋友或相关人士)

(3)偶尔型(根据偶尔传递信息的机会,有些人没有收到信息,与外交方面有关)

(4)谣言类型(一个人自动向所有与他联系的人传达信息)

3.人际关系结构类型:生活方式、劳动方式、休息方式、学习方式、活动方式。

4.霍桑实验-梅奥:它包括照明测试,福利测试,集体测试和情感调查。p40-43

5.符号交互理论-米德

(1)把个体作为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单位,强调符号和语言在人类意义上的作用。

(2)讨论个人、集体和社会如何宣布和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

(3)从人的心理特点出发,受行为主义的启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影响→象征意义→呼应。

(4)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可以用形式图来表示。

符号互效应重视语言符号在交际中的作用,强调对他人行为倾向的推测和估计,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性格行事,重视行为效应的反应,认为客观现实是心理反应的来源和内容,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简单地将整个社会联系和文化归结为符号,夸大了外部行为的影响,忽视了人在交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简化了人在社会中的杂乱交往,趋于机械化。把人类行为归结于对符号的理解,夸大外交符号的作用,这是不够的。

6.社会传播理论-霍曼斯

(1)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人际活动是社会性的。

(2)认为各种接触会触及规划师的报酬和价值。

(3)认为存在“分配公平”的标准。

这一理论将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层面,忽略了人的社会性,简化了人的零乱联系,用单一的理论解释了零乱现象,把人的联系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流联系,忽略了人的帮助、帮助、无私奉献甚至牺牲,贬低了人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这是它的劣势。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概念表达清晰,可操作性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联系、交流中的平衡联系、交流中的物质利益和交流的作用。这些概念对后来的人际交往研究,尤其是在顺从行为、竞争过程、社会影响等方面有所启发。

7.人际特质理论-史高斯

史高斯的人际反应理论关注人际交往的需要及其变化分析。人帮助我们理解人际交往的本质,帮助我们猜测人与人之间可能的互动,采取适当的合作行为,这是建立优秀人际交往的基础。但要看到,这一理论忽略了阶级联系、社会联系、政治联系、思想联系在人际联系中的巨大作用,在运用这一理论概念时要注意。

8.人际激励理论:

(1)需求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德维尔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

(2)归因理论(海德的简单心理学,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

(3)希望理论——弗洛姆

(4)公平理论——亚当斯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名词解释一                  下一篇:自考英文最基本的五个时态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