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心理学笔记二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6-25

1.人类十大致命犯罪,二战前主要是流行病,二战后主要死因变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意外事故,这些都与能量因素密切相关。(填写空p29)

2.请解释压力是如何出现的。(p30-31)

答:精神压力是机体习惯性环境在一定环境影响下,由于客观要求和敷衍塞责的才能之间的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反应。

当一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变化或影响会影响到人。如果效果被感知或接受为信息,就会引入片面的评论,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一起发生。经过信息处理的过程,我们会对影响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影响需要人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出习惯性反应,或者这种反应超过了可接受的习惯性能力,就会引入心智的不平衡和身体的生理平衡,也就是严重反应的呈现。精神压力的发生可以提高人们的警察科学水平,敷衍地应对各种环境变化。然而,长期的压力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3.什么是生物压力源及其发生?(p33)

答:生物应激源是在人体的帮助下直接产生刺激效应的刺激。这种应激源效应的特点是先引起生理反应,再遵循人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论和归因过程,会导致应激状态和心理反应。

4.什么是精神压力源?(p33)

答:精神压力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波折、人际关系障碍和预期或回顾性紧张。

5.人际失衡: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构成对立和冲突,进而影响人的心态平衡和情绪稳定。(名词解释p34)

6.简答应刺激情况的条件是什么?(p38)

答:一定有压力源。但是,可能没有压力源。(1)与应激本身有关的因素:(1)应激本身的强度;(2)应激效应的持续时间;(3)事情发生的方式。(2)与受试者本身有关的因素:①身体素质和神经类型;2性格气质特点;③爱好和抱负的特点;(4)道德、崇拜和价值观的差异;⑤人们的生活和当时的心态。

7.攻击行为:这是人们在压力下经常采用的一种与怨恨有关的行为反应方法。犯罪者可以直接指向形成应激状态的人或物,称为直接攻击。(名词解释p42)

8.直接法:当入侵的政策太强而无法挑衅或无法入侵时,入侵的目标就会转向较弱的目标。(名词解释p42)“寻找替罪羊”

9.心灵防御反应:这是人在压力下,在内心的心灵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烦恼,缓解内心焦虑,恢复心灵平衡和稳定的习惯性反应。(名词解释p43)如自我安慰

10.试着描述一下对压力的生理反应。(p44-45)

答:1。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在应激状态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心跳加快,深呼吸,瞳孔变宽。

2.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心跳加速,血管缩短,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我读了一本书

11.简承诺的兴奋状态和人类疾病有什么联系?(p47)

答:(1)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反应,理应是为了避免身心损伤,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但如果防御反应不当,尤其是反应过度,往往会危及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甚至形成一系列与应激状态显著相关的疾病,称为习惯性疾病。(名词解释)

(2)应激状态是错误的、特定的致病因素。因为个体的身体素质、特征、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同样的应激状态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3)有些人把这些习惯性疾病称为“现代文明的疾病”并非没有道理。

12.应激状态包括:(1)应激状态与心身疾病;(2)应激状态与神经症。

13.癔症:是由能量元素和基于不良性格的不良暗示效应引起的精神障碍。(名词解释p49)

14、简答如何增加对压力源的抵抗力?(p52-53)

答:(1)培养突出特色;(2)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解水平;(3)循序渐进的练习和敷衍能力;(4)获得社会支持;(5)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自考医学心理学笔记四                  下一篇:自考医学心理学笔记六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