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萍乡学院无机化学考试总分:100。填空题:20分;选择题:20分;用平方公式:10分;简答:8分;推理题:12分;计算:30分。具体考试大纲如下
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二.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三、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四、考试时间:120分钟
动词 (verb的缩写)试卷结构:总分:100分(填空题:20分;选择题:20分;用平方公式:10分;简答:8分;推理题:12分;计算题:30分)
不及物动词参考材料:
1.《无机化学》,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系编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2.《无机化学》(靠前卷和第二卷),宋天佑、程鹏、徐佳宁、张莉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15年
七、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靠前章化学反应中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a)评估要求
1.了解物质的等离子态;
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赫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3.掌握系统与环境、功与热、状态函数、反应热、反应焓变化、物质标准生成焓等基本概念。
(2)评估范围
1.1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1.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靠前定律
1.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恒压反应热,热化学方程,标准生成焓和标准摩尔反应焓的基本概念,赫斯定律和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化学反应热。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极限
(一)评估要求
1.了解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准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计算平衡常数。
(2)评估范围
2.1化学反应方向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物质的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生成的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化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分别由物质的标准熵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计算得到。吉布斯公式的计算是通过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2.2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过渡态理论和活化能的定义。浓度(压力)、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解释。
2.3化学反应的极限
化学平衡态的概念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计算,多重平衡规则。
2.4化学平衡运动
浓度、压力和温度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其解释。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a)评估要求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离解常数、离解度、等离子效应、缓冲溶液和不溶性电解质的溶解度、溶度积及其规律、沉淀的形成和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2.掌握弱酸弱碱溶液、缓冲溶液、盐溶液的pH值计算和溶解平衡。
(2)评估范围
3.1水的离解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电离理论,水的离解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
3.2弱电解质的离解反应
离解平衡,离解常数,离解度,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弱酸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3盐的水解
水解反应和水解常数,盐溶液的酸碱度计算,影响盐水解度的因素。
3.4沉淀反应
溶解度、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沉淀形成的基本概念、沉淀溶解和分步沉淀及相关计算。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一)评估要求
1.了解氧化数、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电动势、元素标准电极电位图等基本概念。
2.掌握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位(电动势),进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并计算平衡常数,以及元素标准电极电位图的应用。
(2)评估范围
4.1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平衡
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4.2电极电位
原电池的组成、标准氢电极、电极电位的产生和测量以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能斯特方程的计算及电极电位的应用。
4.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极限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极限。
4.4电位图及其应用
元素标准电极电位图的概念及应用。
第五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
(一)评估要求
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基态原子、轨道能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基本概念;
2.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子模型的区别,原子轨道角分布图和电子云角分布图,电子分布原理和电子分布;
3.掌握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和核外电子的分布。
(2)评估范围
5.1原子和元素
原子的组成和元素,轨道能级的概念。
5.2原子结构的现代概念
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概念,原子轨道,电子云,量子数,原子轨道角分布图,电子云角分布图。
5.3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基态原子和简单基态阳离子中的电子分布。元素周期系统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元素周期表。
5.4原子性质的周期性
原子属性-基本概念,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力和电负性,原子属性的周期性。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一)评估要求
1.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特性,原子轨道杂化的条件和类型及其与分子几何的关系;
2.掌握分子轨道的形成,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能级和分布;
3.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评估范围
6.1关键参数
键能、键角和键长的基本概念。
6.2价健康理论
共价键的特征、结合条件和类型。离子键和键型转变的特征。
6.3分子的几何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轨道杂化条件,杂化轨道类型和分子几何。
6.4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的形成和能级,分子轨道中电子的分布,分子轨道的应用。
6.5分子间力和氢键
分子极性和变形能力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氢键的形成条件以及氢键对材料性质的影响。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和性质
(a)评估要求
1.了解晶体中晶胞和晶格的基本概念以及晶体的特性;
2.了解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和混合晶体(如石墨)的特性;
3.掌握离子极化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评估范围
7.1结晶和无定形
晶胞和晶格的基本概念,以及晶体的特性。
7.2离子晶体及其性质
离子晶体的特性和稳定性。
7.3原子和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特性。
7.4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和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和特性。
7.5混合晶体和晶体缺陷
混合晶体和实际晶体的特性。
7.6离子极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一)评估要求
1.了解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化学式和命名;
2.掌握杂化轨道模式与分子间构型的关系空;
3.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螯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2)评估范围
8.1复合体的基本概念
络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化学式,络合物的命名。
8.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价键理论要点,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和配位键,配合物的稳定性。
8.3络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络合离子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络合离子稳定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8.4络合物的类型和制备方法
螯合物,羰基化合物等概念,配合物的制备。
8.5配位化学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配位化学在分析化学、配位催化、冶金工业、电镀工业等许多领域的应用。
第九章元素介绍
(一)评估要求
1.了解元素的发现、分类和存在
2.了解氢气和稀有气体的结构和性质。
(2)评估范围
9.1元素的发现、分类和存在形式
自然界中元素及其存在形式的发现和分类。
9.2自然资源要素
9.3简单物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简单物质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9.4简单物质的制备方法
热分解、电解和还原等。
9.5氢气
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氢气的制备、提纯和储存等。氢化物。
9.6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结构和性质;稀有气体化合物。
第十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一)评估要求
1.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2.掌握碱金属的离子氢化物、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的性质;
3.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离子氢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的成键特性。
(2)评估范围
10.1区元素概述
10.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
10.3氧化物
正常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10.4氢氧化物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碱度和溶解度。
10.5盐
第十一章卤素和氧元素
(一)评估要求
1.掌握卤素、卤化氢、氢卤酸和卤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含氧酸及其盐类性质的渐变规律。
2.掌握过氧化氢、硫化氢和硫化物、硫氧化物和含氧酸及其盐类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评估范围
11.1区元素概述
11.2卤素元素
卤素、卤化氢、氢卤酸和卤化物的制备和性质,氯含氧酸及其盐类性质的渐变规律。
11.3氧族元素
氧气、臭氧、水、过氧化氢、硫化氢、硫酸氢盐、硫化物和多硫化物的性质。硫氧化物和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
第12章氮、碳和硼族
(a)评估要求
1.掌握氮、氨及其铵盐、氮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磷含氧酸及其盐、砷、锑、铋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掌握单质硅、硅烷、卤化硅和锡、氧化铅、氢氧化物、盐和硫化物的性质;
3.掌握硼氢化物、硼酸及其盐的性质。
(2)评估范围
12.1氮族元素
氮、氨及其铵盐、氮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类;磷含氧酸及其盐、砷、锑、铋和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2.2碳族元素
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硅、硅烷、卤化硅和硅酸、锡和铅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盐和硫化物。
12.3硼族
硼氢化物、硼酸及其盐的性质。氧化铝、氢氧化铝和铝盐的性质。
12.4对角线关系
第十三章过渡金属元素
(一)评估要求
1.了解过渡元素的一般性质和渐变规律;
2.掌握铬、锰、铁、钴、镍、铜、汞等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评估范围
13.1过渡元素概述
13.2铬族元素
钛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3.3百万家庭元素
锰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3.4铁和铂元素
铁、钴和镍化合物的性质。
13.5铜系列元件
铜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银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3.6锌族元素
锌和汞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萍乡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2020年3月18日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江西专升本 上一篇:2020萍乡学院专升本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下一篇:2020萍乡学院专升本算法与数据结构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