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高升专语文易错成语常见的错误类型,快来看看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2-01-19

湖北专升本网站编制的自考专升本院校汉语易错成语的错误类型,供考生参考和复习。


1.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2.误用典故。某些成语来源于典故,来源于古诗文,往往有其特定含义,浓缩了许多内容,如果不懂得这些成语的来源以及特殊意义那么就容易误用。

不明整体,望文生义。成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辨析: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3、4.褒贬颠倒。成语的褒、贬色彩不同的。例:“半斤八两”与“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含贬义。如:“论本事,他们俩可算半斤八两,都不怎么样。”“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也比喻不相上下,可以匹敌。如:“他的技艺很好,可与名家平分秋色。”这是褒义的。但应该注意的是,有些成语根据对象、场合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复习时应加以防范。如“标新立异”作中性时,可解为“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作贬义时,则可解为“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又如“呼风唤雨”,作褒义时,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作贬义时,则指反动势力的煽动。有很多成语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运用时不能根据句子感情倾向的需要选取成语,就会损害表情达意,或令人失笑。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③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见猎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
辨析: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③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
以上都是由于色彩不当而造成的成语误用。要注意的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不属此列,它是作者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故意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一般情况下,往往加“引号”以加以区分。例:这个政府(******政府)“专心一志”打内战,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专心一志”形容非常专心,褒义,这里是作者故意褒词贬用,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5.使用对象配错。成语有具体的适用对象、范围,或人或事,不能张冠李戴,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某一对象,必须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若不加以区别也会造成误用。如“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用于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都是指从小就相识的异性,不能用在同性身上;“举案齐眉”只能用在夫妻之间,不能用在兄弟、姐妹、朋友之间;“眉飞色舞”只用于人,不用于其他事物;“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老气横秋”可用于三类人:(1)老练而自负的人,(2)没有朝气的年轻人,(3)摆老资格的老年人。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②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析:(1)“国色、国香”原指牡丹花,色、香俱全,不用于“各种花”。②“巧夺天工”就是“精致的人工胜过自然”。而“桂林山水,黄山松木”本身就是天然的,不在“人工”之列。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湖南自考专升本

上一篇:2017年自考专升本语文复习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翻译?                  下一篇:教你逆袭成为“NO.1”的十个妙招,专升本的你一定要看!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