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个下雪的冬夜,刚好路过教务处。里面柔和的光线充满了温暖,其实也是一样的。空开暖气很舒服。有两位老师值班。我进去问老师。我不想离开,就谈了话题。当然,中心也逐渐进入了“专业化推广”。
“专升本”这个词被骂得体无完肤,毫无用处。我从05年入学就这样了。里面利益太多。昨天在论坛的帖子里,看到一个同学说他想找人找关系,是怎么回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起点,但是方式不对。
那天晚上,那个叫王伟的中年女老师,是武汉科技学院一个普通的热心老师。我在武汉没有亲戚,也没有背景关系。我只需要2分读高职。她教会了我三件事:靠前,学好计算机和英语;第二,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第三,让我摘录本科系的课程。
然后两年多了,和王老师接触不多。但这三件事我都没忘,除了图书馆每天都要“泡”一泡,还选择性的听了阳光校园的本科。后来离得太远了,就觉得累了,也少了。但是,经验是,想在哪里学并不重要。所以,我留在图书馆“泡”书。
我大一,大二,大三。直到去年六月,我分别参加了两次四级和三级,莫名其妙的考了99.5分。六年级要到九月份才出来。我认识一个武汉理工大学成大板的牛,托业七八百分,六级550,四级500多。他整天都在图书馆读英语。
期间大一参加了很多社团,大三做节目,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自考广告,直到今年4月份考完最后一门。我告诉自己,三个自考周末可以一次性通过自考,但是专科不能上两门课(后来知道广东大学加了一门管理经济学课,改成两门专业课加英语)。
人们靠希望生活。我就是这样,你呢?我也这么认为大家都一样。高考是成绩,自考也是成绩。如果看重成绩,有两种出路:从普通学院升级到自考。我的很多同学都通过了自考本科,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记得刚参加自考本科的时候,和我一起上楼的时候,有很多意志坚强的残疾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震撼:当一个心智健全的年轻人因为迫不得已而选择自考,一个残疾人因为身体残疾而下定决心去自考,前者应该获得巨大的自信来看待自己的成长和生活,而后者可以以更强的毅力度过余生。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目标,一步一步来。这三年我总结的学习经验是,图书馆的书很多,如果看不完,就选自己最需要看的书。专业课很重要,兴趣也很重要。两者兼顾。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用心去做是最必要的条件。大二的这个时候,我不得不一边面对四级,一边完成学校优秀党员的面试。我别无选择,只能在周五下午结束面试,第二天参加四级考试。所以,不要等到想学了再背单词。我以前做过很多单词的作业和笔记。英语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个优势是别人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
进入大三下学期,我还在犹豫要不要高考的时候,4月25号左右在网上看到各种小道消息层出不穷,但不乏坚定的信徒。五一之后,各个学校都出台了高考招生简章,与去年和前年大不相同。这时我咨询了王老师,她对我进我们学校抱有很大的希望。感觉三年前梦想就要实现了,还是高考的2分协议。然后,目标是考哪个学校。
现在,当时的选择是合理的。但当时我并不确定,因为我知道的信息太少,也不认识什么同学老师,所以跨校最大的困难就是这个。在这里,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员,我不得不说,是,而且非常优秀的同学说,我们学校高考的考试方式和纪律有问题,我承认。但是,谁能说一定没有别的学院呢?我的考场里有将近40个人,有很多人在窃窃私语。监考老师什么也没说。我也很粗暴,但这就是现实。在这个游戏里,你必须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它的潜规则。如果要考的话,我肯定会选择难度更大的学校考,因为它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以成绩为标准而不是以非成绩因素为标准。
结果当然是开心。上个宝贵的月在图书馆自习室一起工作的同志,几乎都考上了自己的学校。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缓解压力。那种革命友谊,真的,我们都选择努力奋斗一次,结果和我们想的一样。千万别忘了南湖校区的图书馆,这是我们三年来最喜欢的。很小,很温暖,很讨人喜欢。平日里阅览室是人最少的,是我大专三年来参观最多的地方,还有椅子和窗户。那些可爱的管理员。想看书,就选一个最想去的角落,静静地沉下去。我不在乎是黎明还是黑暗。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从湖大学院升级英语和专业课遇到的困难。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总的来说,英语考试很瘦。准备高考的时候用了三本语法词汇书。具体的书名我忘了,但是书名一般都是编辑,很多都差不多,有的甚至一模一样。不过我建议你看看国外或者外研社这几年出版的词汇语法书,起码质量可以保证。上个月,我平均每天能在20分钟内完成50道这样的小题。正确率在开始的60%之间波动,最后一周达到80%以上。
后来的话题也证明了我的对策的正确性。词汇和语法至少有30道选择题,5道阅读。生词量肯定没有达到四级,但是有很多游移不定的选项,你一眼就可以选择。没有办法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生词要剔除,但没有太多的零散。建议你买一本最近的杂志,像《英语世界》之类的合订本,就像看小说一样。每天坚持阅读,用不了两个月,肯定有效果。这种杂志对培养你的英语语感和语境意识很有帮助。而且没有太多生词。完形填空空并不难。而且我打算每天完成空至少做三次四级完成,提高自己的准确率。其实完形填充空取决于你三个方面:一是词汇,二是固定短语搭配,三是语境逻辑。前两个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单词来实现,而第三方需要你加强阅读,所以泛读很重要。明白了逻辑关系,就可以轻松了。
再者,作文,我猜我的作文是扣分最多的科目。因为主观题一是看你的文笔,二是看你的句子和单词组织能力。所以在认真准备客观题的基础上,练习你的作文。这个作文测试是寻找国外旅行同伴出国旅行的通知。当时写的是奥运,特别是青岛奥帆赛在国内吸引外国朋友来青岛。然后说说省钱的好处,儒家文化,奥运背景等等。作文五分钟后才卷好。另外,我不建议你用《高考直通车》这本书。看了几页,看得出答案有问题。所以,还是选一本好出版社编辑词汇语法书比较好,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专业课的问题。
我在准备专业课的时候,去年咨询过,胡大学也过了“管理学”,不过这是唯一一个。今年又增加了人大版管理经济学。考试的时候差点放弃了后者,但是为了安慰自己,我把论文里能写的步骤和答案几乎都写了出来。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我几乎想和其他人一样快交论文。当时看到管理经济学的负责人就晕了,因为脑子里还有一大堆题目,还以为永远考不上呢。哈哈。管理经济学侧重于西方经济学中基本的边际需求和供给分析、价格弹性和成本利润分析,后面几章还涉及到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所以,如果你明年以后再上这门课,我建议你先做作业。买它的练习册,上面有参考答案。我记得有几个选择题的答案明显是错的。所以要明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管理不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胡大今年的《管理学》很不厚道。显然,复旦大学周三出版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但这个书目却列在招生简章里。其实这本书早就绝版了。最后在图书馆的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了第三版。目前流行的版本,即使是考研也倾向于第四版,和第三版差别太大,出现在考题里,我就把两本书里的相关定义同时混在一起,看他怎么给我打分。比如第四版大张旗鼓的讲“规划”这个话题,而第三版规划只是“决策”这一章里的小哥哥,没有重点。没办法。我承认。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寻找第三版和第四版的结合点。拿到论文后,我就放心了。这些题目都是很明显的基本概念,没有管理经济学那么偏颇。勉强过了。
什么是感恩?我不知道。但我明白,我不能放弃科学院南湖校区的图书馆。我忘不了王老师这样的老师,在图书馆一起工作的同志,还有很多默默支持我的同学。我有一个山东的同乡,软件专业,憨厚,憨厚踏实的人。我和他都是跨校专业。我们曾经在抱朴园英语角(武科院南湖校区的一处湖景)相识,真正的友谊是在争夺高考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当我得知他考上了武汉科技大学,我最后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感激,真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动人的心路历程。我在南湖住了三年,我觉得自己不比一个本科生差,但是我以一颗不断提高的心对生活开放。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谁,而是你将来会是谁!当生活为我们关上一扇门时,它也打开了另一扇天窗。是选择,是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所有想让你成功的人都会支持你。不管你现在多落魄,多失败。我的朋友,过去看看。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努力向前,一路走下去。一路平安!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上一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点关于专升本的想法) 下一篇:专升本考试:关于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