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张家界学院《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已出,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考试科目,试题类型有单项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作品赏析题六种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200分。本文将该科目详细考试内容、知识点及样题罗列如下,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
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霈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1.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2.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3.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 《诗经》
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 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1. 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 秦汉文学史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1. 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2.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 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 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 (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3. 运用:汉赋代表作家作品特点。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1. 理解:(1)司马迁坎坷人生与《史记》;(2)《史记》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及风格特征;(3)《史记》内容和成就。
2. 运用:赏析《史记·项羽本纪》。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1. 识记:(1)两汉乐府诗;(2)《孔雀东南飞》;(3)“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 理解:(1)汉乐府题材内容及艺术特征;(2)汉乐府民歌的经典地位及影响。
3. 运用:赏析汉乐府民歌。
第五章 东汉辞赋
1. 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 理解:《两都赋》的写作特点与艺术成就。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1. 识记:(1)《汉书》;(2)《吴越春秋》;(3)论衡。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1. 识记:(1)五言诗;(2)班固《咏史》;(3)秦嘉《赠妇诗》;(4)古诗十九首;(5)游子思妇。
2. 理解:(1)五言诗的渊源及汉代发展;(2)《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艺术。
3. 运用:赏析《古诗十九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 识记:(1)建安文学;(2)建安风骨;(3)建安七子;(4)正始文学;(5)竹林七贤;(6)咏怀诗。
2. 理解:(1)建安、正始文学特色;(2)曹植、阮籍、嵇康文学风格。
3. 运用:赏析曹操诗歌。
第二章 两晋诗坛
1. 识记:(1)太康诗风;(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3)咏史诗;(4)玄言诗;(5)游仙诗。
2. 理解:(1)西晋文学特色;(2)左思诗歌特色。
第三章 陶渊明
1. 识记:(1)田园诗鼻祖;(2)五柳先生。
2. 理解:(1)陶渊明个性、人格与文学创作;(2)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3)陶渊明诗歌风格。
3. 运用:陶渊明诗歌鉴赏。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1. 识记:(1)双关;(2)西洲曲。
2. 理解:南北朝乐府民歌风格。
3. 运用:赏析《西洲曲》《木兰辞》。
第五章 谢灵运与鲍照诗风的转变
1. 识记:(1)山水诗鼻祖;(2)“元嘉之雄”。
2. 理解:(1)谢灵运诗歌特点。(2)鲍照诗歌特点。(3)山水诗渊源及诞生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1.识记:(1)永明体;(4)宫体诗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1.识记:庾信体。
2.理解:(1)南朝文学特色以及南朝文学渐北;(2)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1.识记:(1)骈文;(2)咏物赋;(3)骈赋;(4)《水经注》《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
2.运用:阅读分析《洛神赋》《登楼赋》《芜城赋》《与朱元思书》。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识记:(1)“小说”;(2)志怪、志人;(3)世说新语。
2.理解:(1)“小说”及其演变;(2)魏晋南北朝小说特征;(3)《世说新语》文学成就。
3.运用:阅读《世说新语》。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史
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1.识记: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2.理解:唐代文学繁荣的多种因素。
3.运用:宏观描述隋唐五代文学发展。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1.识记:(1)隋及初唐诗歌界限及特点;(2)上官体;(3)初唐四杰;(4)“回忌声病,约句准篇”;(5)沈宋;(6)律诗定型;(7)歌行体
2.理解: 陈子昂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成就。
3.运用:赏析《春江花月夜》。
第二章 盛唐诗人群体
1.识记:(1)盛唐气象;(2)盛唐田园山水诗派;(3)王维、孟浩然;(4)诗佛;(5)盛唐边塞诗派;(6)高适、岑参。
2.理解:(1)孟浩然诗歌风格;(2)王维诗歌风格;(3)高适、岑参、王昌龄诗歌风格。
3.运用:(1)赏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歌;(2)赏析高适、岑参边塞诗歌。
第三章 李白
1.识记:(1)诗仙;(2)李白乐府;(3)李白歌行体;(4)李白绝句;
2.理解:(1)李白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2)李白诗歌题材及艺术个性;(3)杜甫诗歌题材及艺术风格。
3.运用:(1)赏析李白诗歌 ;(2)李白诗歌特点。
第四章 杜甫
1.识记:(1)诗圣;(2)诗史;(3)杜甫七律。
2.理解:(1)杜甫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2)杜甫诗歌题材及艺术风格。
3.运用:(1)赏析杜甫诗歌 ;(2)杜甫与李白诗歌比较。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1.识记:(1)韩孟诗派(怪奇诗派);(2)刘柳诗人。
2.理解: 韩孟诗派风格特色及代表诗人。
3.运用: 赏析韩孟、刘柳诗歌。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1.识记:(1)元白诗派(讽谕通俗诗派);(2)新乐府。
2.理解:元白诗派风格特色及代表诗人。
3.运用:赏析中唐代表作家白居易、元稹诗歌。
第八章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1.识记:(1)古文运动;(2)永州八记;(3)小品文;(4)“三十六体”。
2.理解:(1)中唐文体文风革新的成因;(2)中唐文体文风革新发展过程;(3)韩柳古文创作成就。
3.运用:赏析韩愈、柳宗元经典散文。
第九章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1.识记:(1)传奇;(2)俗讲;(3)变文。
2.理解:(1)唐代传奇的发展历程;(2)唐代传奇特点;(3)爱情题材传奇的艺术成就。
3.运用:(1)概括唐传奇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家作品;(2)分析《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
第十章 晚唐诗歌
1.识记:(1)苦吟诗人、艳丽诗人、隐逸诗人、讽谕诗人、乱离诗人;(2)秦妇吟秀才。
2.运用:杜牧诗歌赏析。
第十一章 李商隐
1.识记:李商隐无题诗。
2.理解:李商隐诗歌成就。
3.运用:李商隐诗歌赏析。
第十二章 晚唐五代词
1.识记:(1)词(曲子词、长短句);(2)《云谣集杂曲子》;(3)花间词派;(4)花间鼻祖。
2.理解:(1)词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2)词的文体特征;(3)晚唐五代词的文学贡献。
3.运用:赏析温庭筠、李煜词。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宋初文学
识记:(1)白体;(2)西昆体;(3)晚唐体;(4)《西昆酬唱集》。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1.识记:(1)《珠玉词》;(2)柳永以赋为词。
2.理解:(1)柳永词新变的表现;(2)范仲淹、张先和王安石对词境的开拓。
3.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柳永词新变的表现。
第三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识记:(1)诗文革新;(2)六一风神;(3)王荆公体。
第四章 苏轼
1.识记:(1)苏门四学士;(2)“以诗为词”。
2.理解:(1)苏轼文的总体特色;(2)苏轼诗歌的内容;(3)苏轼词在题材、风格、技巧方面的开拓。
3.应用:结合作品分析苏轼诗、文、词创作情况。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识记:(1)江西诗派;(2)“山谷体”;(3)点铁成金;(4)“一祖三宗”;(5)“活法”说。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后期词人的创造
1.识记:(1)《小山词》 ;(2)“清真词”;(3)苏门词人领袖;(4)大晟词人领袖。
2.理解:(1)晏几道词的风格与特点;(2)周邦彦词的特点。
3.应用:(1)赏析周邦彦词;(2)赏析晏几道的词。
第七章 李清照与南渡词风的转变
1.识记:(1)“易安体”;(2)“别一家”理论主张。
2.理解:(1)李清照词分前、后期;(2)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3.应用:结合作品分析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识记:(1)“中兴四大诗人”;(2)“诚斋体”。
2.理解:(1)陆游诗的特点;(2)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3.应用: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格。
第九章 辛弃疾和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1.识记:“稼轩体”。
2.理解:稼轩体的内涵。
3.应用:辛词题材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第十章 姜夔、吴文英及南宋后期词人的深化
1.识记:(1)清雅词派;(2)白石词(3)梦窗词。
2.理解:姜夔词(白石词)的特色是“清空”、“骚雅”。
3.应用:白石词的艺术风格。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识记:(1)“永嘉四灵”;(2)江湖诗派;(3)元好问是金代最杰出的作家。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识记:(1)说话“四家”;(2)话本小说体制;(3)诸宫调。
2.理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第二章 关汉卿
1.识记:(1)关汉卿的创作及其分类;(2)元杂剧的体制。
2.理解:结合元代社会现象和关汉卿生平、经历理解其杂剧作品的特点。
3.应用:《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及其悲剧性。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1.识记:(1)“董西厢”;(2)“王西厢”。
2.理解:《西厢记》的艺术特点与主题。
3.应用:(1)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故事演变;(2)《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1.识记:(1)“元曲四大家”;(2)白朴代表作品《梧桐语》、《墙头马上》(3)马致远《汉宫秋》 。
2.理解:(1)白朴《梧桐语》的主题;(2)马致远《汉宫秋》人物形象与语言特色。
第五章 北方杂剧圈的杂剧创作
识记:(1)纪君祥《赵氏孤儿》 ; (2)杨显之《潇湘雨》 ;(3)尚仲贤《枊毅传书》 ; (4)石君宝《秋胡戏妻》 。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1.识记:(1)郑光祖《倩女离魂》 ; (2)乔吉《两世姻缘》 ;(3)秦简夫《东堂老》 。
2.理解:杂剧衰落的原因
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和《琵琶记》
1.识记:(1)南戏;(2)“四大南戏”。
2.理解:(1)《琵琶记》的主旨和剧情;(2)《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塑造。
第八章 元代散曲
1.识记:(1)散曲;(2)小令;(3)套数。
2.理解:(1)元代散曲创作前、后两期;(2)元代散曲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识记:(1)“历史演义”;(2)章回小说。
2.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
3.应用:《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思想倾向与作品主旨。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识记:“英雄传奇”。
2.理解:《水浒传》的忠义之歌。
3.应用:《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1.识记:(1)“台阁体”;(2)茶陵诗派。
2.应用:赏析高启诗歌。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识记:(1)“前七子”; (2)“后七子”; (3)唐宋派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1.识记:(1)徐渭和《四声猿》 ; (2)明初宫廷派杂剧家。
2.理解:徐渭杂剧创作的特色。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识记:(1)沈璟与吴江派;(2)临川派作家;(3)“汤沈之争”;(4)明初三大传奇。
第七章 汤显祖
1.识记:“临川四梦”。
2.理解:汤显祖的“至情论”。
3.应用:《牡丹亭》的主要内容、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识记:(1)神魔小说;(2)世情小说;
2.理解:《西游记》的素材来源和成书过程。
3.应用:(1)《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内涵;(2)《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兴起
1.识记:《金瓶梅》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2.理解:《金瓶梅》的作者。
3.应用:《金瓶梅》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思想意义。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1.识记:(1)“三言”“二拍”;(2)拟话本。
2.理解:“三言”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识记:(1)公安派;(2)竟陵派。
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1.识记:(1)“梅村体”;(2)神韵说;(3)肌理说;(4)“格调说”;(5)性灵诗派;(6)浙西词派;(7)常州词派。
2.理解:纳兰性德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3.应用:欣赏纳兰性德词。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1.理解:(1)《长生殿》的思想蕴涵;(2)《桃花扇》的思想蕴涵。
2.应用:(1)《长生殿》的艺术成就;(2)《桃花扇》结构艺术的特点。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1.识记:(1)才子佳人小说;(2)小说续书。
2.理解:(1)《醒世姻缘传》写作目的; (2)李渔短篇小说特点。
第四章 《聊斋志异》
1.理解: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聊斋志异》的原因。
2.应用:《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艺术成就与狐鬼世界的内涵。
第五章 《儒林外史》
1.理解:(1)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2.应用:《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意蕴、叙事艺术成就。
第六章 《红楼梦》
1.识记:(1)曹雪芹的生平;(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2.理解:(1)《红楼梦》的思想意蕴;(2)《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3.应用:(1)《红楼梦》厚重深刻的思想蕴涵及其悲剧意义;(2)贾宝玉的人物形象;(3)《红楼梦》的三重悲剧与叙事艺术。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格局
识记:(1)性灵派诗人袁枚;(2)桐城派。
第八章 清中叶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理解:《镜花缘》的思想意义。
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
1.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200分。
2.考试命题
(1)本考核大纲命题内容覆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
(2)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为:识记约占25%,理解约占35%,运用约占40%;
(3)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25%,中等占55%,较难占20%;
(4)试题类型有单项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作品赏析题六种形式,其分值分布如下表:
试题 | 题号 | 题型 | 分值 |
一 | 单选题 | 30 | |
二 | 填空题 | 20 | |
三 | 名词解释题 | 30 | |
四 | 简答题 | 50 | |
五 | 论述题 | 40 | |
六 | 作品赏析题 | 30 | |
合计 | 200 |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考试卷面成绩即为本课程成绩。
六、教材和参考书
1.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参考书目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版.
点击【在线客服】获取一对一专升本择校规划
以上就是“张家界学院2025年专升本《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湖南统招专升本的资讯(如湖南专升本报名、常见问题、相关资讯,如考试动态、招生简章、统考动态、湖南专升本院校、历年真题、考试大纲、专升本等相关信息),可以在文章下方留下你的信息或在线咨询,老师会第一时间联系你,为你答疑解惑!还有更多最新备考资料包等你免费领取哦!
内容推荐: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湖南专升本湖南专升本招生计划 上一篇:2025年长沙学院专升本《土木工程材料》考试大纲 下一篇:张家界学院2025年专升本《会计学原理》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