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现象。它只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现象,不是所有社会的现象,所以它只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和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
(3)没有阶级的社会就没有阶级斗争,所以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正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文化是与经济和政治相关的。与物质文明相比,精神文明。
(2)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和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广阔领域,广阔的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相互覆盖;从目的和功能来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是以人为本,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总之,在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目的和作用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3.反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错误)
(1)所谓反映论,就是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以物质为先,意识为后,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2)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坚持反映论的根本原则,不能归结为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
(3)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不在于坚持反映论,而在于没有认识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没有辩证的方法谈认识论。马克思的认识论将实践和辩证方法引入认识论,成为有别于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的能动认识论。
4.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的特殊性。(正确)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始终存在;矛盾的特殊性意味着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是概括了每个特殊矛盾的一部分和本质,而不是矛盾的全部特殊性。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5.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就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旨在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旨在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家的新革命,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因此,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革命是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6.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事物部分的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包括一切个别的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同性,在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体性,但不是特殊性或个体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体的一部分,或者一方面,或者本质上,它不包括所有的个体。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成人高考专升本含答案政治辨析题 上一篇: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篇:全日制普通专升本有对口的本科招生院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