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 ~ 40道小题,每题2分。一共80分。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同于其他社会
A.基本标志
B.重要标志
C.基本特征
D.核心标志
答:答。
2.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A.民族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团结制度
D.民族合作制度
回答:c。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CPPCC的基本职能是
A.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B.管理科学、教育和其他部门
C.与外国的人文交流
D.广泛接触各行各业的人
回答:B
4.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四项基本原则
D.爱国主义
回答:d。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本质是
A.人民内部矛盾
B.种族冲突
C.历史遗留问题
D.基本利益
回答:c。
6.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强调()
A.革命的
B.科学本质
C.实际
D.阶级本质
答:答。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最终能够反驳不可知论的是()
A.实践
B.逻辑证明
C.经验
D.感觉
回答:c。
8.物质的基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可知
C.轻便的
D.专制主义
回答:c。
9.关于世界的统一,下列命题是正确的()
A.世界是统一存在的
B.世界在物质上是统一的
C.世界在客观精神上是统一的
D.世界与自然是统一的
回答:c。
10.在自然界,如果你没有它,你就不在乎;社会上,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在理解上,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这表明()
A.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的双方互相依赖
C.矛盾的双方互相转化
D.矛盾的双方互相对抗
回答:d。
11.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是()
A.矛盾定律
B.质量互变定律
C.否定的否定法则
D.因果定律
回答:d。
12.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
A.对联系和发展的看法
B.对立统一规律
C.辩证否定
普遍性与特殊性、个别性与一般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回答:d。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是完全正确的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自日常生活,理性认识来自科学实验
d .感性认识来自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自抽象思维
回答:B
14.坚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我们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
答:答。
15.在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工人
B.劳动力数据
C.人
D.工作对象
答:答。
16.在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群体是()
A.哲学、宗教和心理学
B.艺术、道德、逻辑
C.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
D.哲学、艺术和道德
回答:c。
1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发展()
A.基本动机
B.唯一的动机
C.最终功率
D.直接动力
回答:d。
18.每一代人开始生活在社会中时,都面临着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法选择。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宿命论
D.理想主义者
回答:d。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是()
A.并置
B.继承关系
C.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D.发展关系
回答:B
2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是()
A.当代主题的转变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D.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
回答:B
21.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地主阶级的反动腐朽
B.帝国主义入侵
C.民族资产阶级的弱点
D.农民的落后和无知
回答:c。
22.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工人问题
B.智力问题
C.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D.农民问题
回答:d。
23.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工农武装问题
B.领导问题
C.政策和战略问题
D.革命目标的问题
答:答。
24.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本次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家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家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无法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回答:d。
25.邓小平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直接驱动力是()
A.维护社会稳定
B.坚持对外开放
C.坚持改革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回答:B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开放
C.经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回答:d。
27.判断生产关系是否高级的根本标志是看
A.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或私有制
B.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或个体小规模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回答:c。
28.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阶段
回答:B
29.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根本区别是
A.实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实现生产资料的完全公有制
D.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回答:B
30.所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本或资产
A.生产方式
B.组织形式或运作模式
C.流通方式
D.归因方式
回答:c。
31.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人
回答:c。
32.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是
A.地方政府由中央人民政府选举或协商任命
B.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C.地方选举
D.来自当地咨询
答:答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调解者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答:答
3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区别是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是最广泛的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答:答。
35.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共产主义
C.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回答:B
二、分析题:41 ~ 42道小题。每个小问题10分。一共20分。首先,判断是真是假。然后说明原因。
41.你的感受可能没有被正确理解。只有你懂的,才能感觉更好。
回答:正确。
中国的资本主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官僚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国家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国民革命时期发展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其中有四大家族的代表。它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买办的、封建的和垄断的,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压迫,受封建主义束缚,因而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是革命的动力和动力;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并没有完全脱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所以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并不彻底。这种双重性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是革命的动力,同时也要采取团结奋斗的策略。
42.量变和质变的区别是绝对的。
回答:错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不能只说实践标准的绝对性,而要否定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意味着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客观的、不可动摇的,认识是否真实只能通过实践的检验来确定。无论如何,只有实践才是区分真假的客观标准。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意味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实践都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局限性,会受到特定社会历史的制约和影响。某一历史阶段的实践不能完全证实或反驳所有已有的认识。因此,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绝对性和确定性,又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三、简答题:43 ~ 45道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43.为什么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他们长期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二是实行“两制”。Mainland China作为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台湾省、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三是确保台湾省和香港、澳门高度自治、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宪法。规定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第四,“一国两制”的实施将长期不变。至少50年不变,50年后也没必要变。
44.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和辩证关系。
答:唯心史观主要有两个缺陷:
(1)不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始终把人的思想动机作为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2)不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把少数英雄人物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45.如何正确处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两大联盟的关系?
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民族科学、面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推动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必须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四、论述题:46道小题。20分。
46.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学习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搞建设,集中力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指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是指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重要关系。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问题、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考前专升本成考政治 上一篇:成考专升本《政治》考前常考冲刺辨析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篇: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