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模拟试题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1-07-17
导读: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经销

一、选择题:1 ~ 40道小题,每道小题2分,共80分。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

1.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

A.处理订单

B.分销和寄售

C.统一购买和承保

D.和平的救赎

回答:d。

2.客观真理是指

A.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存在

B.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正确理解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D.一种客观的形式,在正确的理解中不被人类的意志所转移

回答:c。

3.毛泽东完整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A.八月七日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8年晋祠干部会议

回答:d。

4.知道是否存在真理的关键是

A.对人有用吗

B.大多数人支持吗

C.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D.不言而喻吗

回答:c。

5.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是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增强独立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吸收和借鉴世界各种文明的成果

回答:B

6.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

A.矛盾分析

B.定性分析

C.定量分析

D.数学分析

答:答

解析:

7.世界观是人们

A.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看法

D.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回答:c。

8.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次深刻革命,因为它

A.它是对所有剥削制度的否定

B.贯彻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C.承认社会成员之间的财富存在差异

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来源

答:答

9.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A.可有可无的角色

B.破坏性影响

C.促进或延缓作用

D.决定性优势

回答:c。

10.在党的七大上,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简要总结

A.毛泽东的政治报告

B.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C.朱德的军事报告

D.中国共产党章程

答:答

1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

D.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回答:B

12.按劳分配的原则是

A.所有社会共有的原则

B.公有制社会共有的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原则

D.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原则

回答:d。

13.国家制度和政权之间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B.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C.因果关系

D.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联系

答:答

14.市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市场活动的最基本主体是

A.政府

B.推销

C.企业

D.商品

回答:c。

15.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

A.陕甘宁根据地

B.太行山根据地

C.晋察冀根据地

D.晋冀鲁豫根据地

回答:c。

1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独立和自力更生

C.全面平衡稳步推进

D.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

答:答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答:d。

1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革命的第一个也是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制度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答:答

19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率的关系,这样才能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也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必须实现的

A.社会再生产从简单再生产转变为扩大再生产

B.经济发展从低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变

C.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社会生产方式从内涵型向外延型的转变

回答:c。

2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

回答:c。

21.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一文中提到的中产阶级是指

A.买办阶层

B.自由职业者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知识阶层

回答:c。

22.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这样的

A.没收富农剩余财产

B.保护富农经济

C.消灭富农经济

D.制约富农经济

回答:B

2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认知的“源”与“流”的关系

回答:d。

24.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答:答

25.无产阶级最可靠的盟友是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答:答

26.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

A.服务型政府

B.领导政府

C.权威政府

D.合法政府

答:答

27.政治体制改革是

A.改革基本政治制度

B.改革特定的政治制度

C.改革基层政治体制

D.改革县级以上工作制度

回答:B

28.科学发展观首次提出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回答:B

2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回答:B

30.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回答:d。

31.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B.满足人民对小康生活的需求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的需要

D.确保共同繁荣

答:答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答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建设农村根据地

C.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和农民的所有权

D.党建

回答:c。

34.“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断言指的是

A.民主只是目的,不是手段

B.民主是衡量社会制度的标准

C.民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回答:d。

3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人道主义思维

D.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回答:d。

36-40的题目是“当前的政治问题”。成人高考是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的重要国际国内政治事件。

二、分析题:41 ~ 42道小题,每道小题得10分,共得20分。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

41.经济基础是社会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回答:错了。

(1)同一社会有多种生产关系,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主导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而非主导生产关系不属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2)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一般称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或经济制度。

(3)经济基础概念中的所谓“总和”,是指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人在生产、分配和消费中的地位和交换的总和,而不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42.新事物就是新事物。

回答:错了。

(1)混淆了新旧事物的本质区别。

(2)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生命力强、前途远大的事物;旧事物是指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性而日益灭绝的事物。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前途。是否是新的不能作为衡量标准。有些东西虽然是新的,但本质上是旧的,旧的东西以新的形象出现。

三、简答题:43 ~ 45道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43.如何理解邓小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

答:(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闭关锁国不可能使国家富强。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对外封闭。

(2)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资金严重短缺,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缺乏,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3)邓小平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意味着只有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中国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44.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是什么?

答:(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难以克服现行体制的弊端,推动现代化发展。

②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无法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就无法推进。

③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分为长期总目标和短期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总的目标有三个:

(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还有三个短期目标:

(1)增强党和行政机构以及全国领导机关的活力。

②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③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各行各业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实际的民主。

45.简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

答:(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立场出发,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即承认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的发展一样,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一样的。

(2)社会法不同于自然法。唯物史观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基本立场出发,将社会发展视为人的创造活动的过程,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不同于自然及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自然规律完全由与人的意志无关的自发物质力量构成,而社会历史规律只能在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存在和实现,这是无数个人意志冲突的最终结果,即历史的“合力”。

四、论述题:46道小题。一共20分。

46.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这些理论为打破传统观念、解除意识形态枷锁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


湖南专升本最新资料领取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年成模拟试题专升本政治考试

上一篇:成考专升本提档服从调剂就一定能录取吗?                  下一篇:2021年统招专升本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公布

湖南3+2 统招专升本

一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