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新闻
顶尖科学家开发培训项目,并根据学科因材施教
清华的“学校计划”允许优秀学生领导
前不久,有海外报道称,清华大学基础科学数学专业毕业生齐获得2010年斯隆研究奖。该奖项由美国斯隆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年轻教授。祁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职位,年仅26岁,在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及相关领域做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齐脱颖而出,证明了“清华学院人才培养计划”的成功。
据报道,清华大学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从1998年开始,学校先后开设了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钱学森力学班。2009年秋季学期,清华开始实施“清华学院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此,学校专门指定清华最古老的建筑清华学校作为该计划的实施基地。
俗话说,一个馒头凉的快。清华大学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司源说:“过去,自发的、分散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散在各个部门,我们有计划地把它聚集在清华学校,使它变得热门。就教学设计而言,这些不同学科的学生都在一个物理空室,也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训练环节。”
清华学生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专项培训计划?司源认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总体上是优秀的,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长,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有志于学术发展的学生的指导。清华学校计划的目的是引导和激励有兴趣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充分发展,使他们成长为相关学科的领导者。“学校计划的基本理念是让优秀学生在展示和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司源说。
据悉,清华学校第一批招生有数学课、物理课、计算机课、钱学森力学课四个项目,已有约200名学生进入该项目。今年预计有化学课和生命科学课两个项目进入计划。学校对计划实行项目准入制,将一些已经在部门和科室实施并取得成果的基础学科纳入计划,一个个走向成熟,不追求数量或煽情效果,只看实际效果。
“清华学院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学校没有制定统一的模式,而是充分尊重各学科之间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和选择。”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文学教授说。为选定的项目设立首席教授和项目主任,首席教授是该领域的顶级专家。如国际数学最高奖第一名、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获得者、固体力学专家、“长江学者”郑泉水、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千人计划”获得者石。
首席教授对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学生可以免修的课程有最终决定权。例如,姚期智专门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制定了11门核心课程,并教授其中的4门。班级有国际教师,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一流大学的23名顶尖国际教授担任讲座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陈伟等资深专家也加入了教学团队。
在学生选拔管理、国际交流等方面。,清华学校计划也有所突破。学校建立了科学的学生选拔机制,包括大一选拔和大四选拔。评选标准有三个——“感兴趣、有才华、愿意投资”,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力。张文学表示,根据学科培养人才的特点,计算机科学班和力学班是分开的班级,而数学班和物理班是在新生入学后分阶段选择的。普通理科班每班10-20人,工科班每班30人,秉承“少而精”的原则。学校班级实行开放动态的进出机制,学生利益在中间转移可以退出。
司源在总结“清华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一年的成果时说,该计划的实施调动了各部门和教师投资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集了一批热爱教育、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学者,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而且,“领导”的角色已经初步显现。老师普遍反映钱学森的力学课学风非常好,也带动了航天院的整体学风空。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春季招生简章 下一篇:余震影响不了我们迎接高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