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产权清晰和加强激励的要求下,逐步实施管理层收购。通过股权激励等标准,企业管理层可以获得控制权,实现管理层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的有益一致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和创造性。国内外企业的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是企业产权改革的理想选择,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家价值的最佳渠道,也是世界上常见的激励形式。近年来,在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上来说,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深化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讨论表明,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充满明显的时代性,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高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和运营能力,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产权清晰和加强激励的要求下,逐步实施管理层收购。通过股权激励等标准,企业管理层可以获得控制权,实现管理层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的有益一致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和创造性。
一、管理购买概述
美国KKR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经营管理层收购的公司。1975年,KKR决定收购罗克韦尔公司的一家分厂,生产齿轮零件。KKR公司与政策公司管理层联手,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对分厂实施管理层收购(经理20%,KKR公司80%)。收购后,改善了库存管理,加强了收款标准,削减了不必要的费用,使公司的现金增加了很多。五年后,它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其他公司,KKR公司和装卸人员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管理层收购在美国的活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各种M&A活动频繁,立法鼓励管理层收购的发展。在这一时期,管理层收购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管理层收购的发生通常是一个销售受国民生产总值波动影响较小、增长机会有限的尖端行业,如食品加工业、零售业、服装业等;第二,在这些危险性较小、杠杆性较强的行业,大量的现金或被鄙视的财产,增强了管理者的借贷能力。第二阶段,90年代初,由于90-92年的经济衰退,公司的收入增长和盈余可能会受到影响。共同作用,80年代管理层收购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很多组织的价格/预期现金流倍数,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因此,这一时期的管理层收购活动在第三阶段急剧下降。1992年后,美国经济开始再次持续增长,股价屡创新高,债券市场规模扩大,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使MBO运营者获得了越来越灵活的资金。管理层收购交易有从尖端行业向高科技行业转移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层收购被认为是美国并购浪潮中削减代理资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一波并购浪潮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也推动了美国企业标准和财务标准的演变。
。(一)管理层收购的来源及其含义
1、管理层收购的来源
管理层收购(MBO)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股市。这期间美国股市扩张速度太快,很多私企趁机上市,发展成有一定计划的大众公司。有的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支撑,股价泡沫很大。后来,随着油价的上涨,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和更高的通货膨胀的直接结果是泡沫股票市场迅速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72年的1036点跌至1974年的578点。部分上市公司市值严重低于实际价值,上市公司Q值(商场价值/重置成本)从1965年的1.3点急剧下降到1994年的1999.898989898986巨大的价差推动管理层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份来完成所有者收益,上市公司的MBO就是这样诞生的。
2.管理层收购的含义和特征
管理层收购的概念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学校专升本常见问题 上一篇:湖南成人高考行政管理(专升本)专业介绍及主要课程设置 下一篇:湖南成考计算机专业工作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