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关系到每一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教育学是师范生将来成为教育者和合格人民教师的基础理论课,也是师范生学习其他教育课程的基础学科。
(2)基本要求
对教育教学的背景知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有基本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考生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习中的基本素养。
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要求和发展史。
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教学和德育的具体规律。
3.巩固教育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经验,提高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认识。
4.教育学知识指导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科书和书目
没有指定的教材和参考书。
三、课程考核内容:
模块1教育和教育学
靠前章是教育学概述
教学目标:靠前节课,师生互不认识,互相介绍;课程介绍使学生了解初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内容、研究和学习方法及意义。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教育学的本质和内容框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认识到未来教师与学习教育学的关系,从而增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增强对教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研究小学教育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困难: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部分是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第二章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教育的概念和要素,理解教育起源的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起源观。他们可以在探索不同社会、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教育的不同特征的过程中,总结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属性,学会洞察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教学重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发展和特点
教学困难:教育的起源
教学时间:5课时
靠前部分是教育的起源
靠前,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教育发展
靠前,原始社会教育
二、古代社会教育
第三,现代社会教育
第四,教育的本质
第三章教育制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概念,了解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对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专业情感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等教育、义务教育
教学难点:教育制度
教学时间:5课时
靠前节教育系统概述
一,教育系统的概念
二、建立教育体系的基础
第二节学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类型
二,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第三,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四、国内外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第三节初等教育及其地位
一,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史
第二,义务教育
模块2教育与社会
第四章是教育的功能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教育功能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表现,并认识到社会、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从而更好地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教学重点: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教学困境:教育的社会制约与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节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概念和类型
二、教育功能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
第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教育的教育功能
一、人类发展的概念
二、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影响人类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第三,教育的教育功能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各级教育目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我国当前教育目标的依据和表达,勇于做一个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标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教学重点:我国的教育目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困境: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节教育目标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
第二部分是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目的表达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
一、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背景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
第六章教育法规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未来的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法的规定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根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合理地分析和解释教育教学、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中存在的现象。
教学重点:中国主要教育法规及其内容
教学难点:对教育法规的理解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部分是我国教育法规的范畴和内容
一、我国教育法规的范畴
二、我国主要教育法规及其内容
第二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靠前,教育的基本政策
第二,义务教育
三、师资队伍建设
第三节教师的资格、权利和义务
一、教师法
二.教师资格条例
第四节学生的权利和保护
一、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和内容
二,学生的合法权利
模块3教育和教学要素
第七章课程设置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概念,并明确不同类型的课程和制定课程的依据;掌握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深入思考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进而学习搜索最新版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进行阅读和思考。
教学重点:课程概述、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教学难点:课程设计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课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和类型
二,制约课程设置的因素
三,课程目标
第四,学校课程理论
第二节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二、课程内容
第四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和结构
二,课程评价及其类型
三,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四、课程评价过程
第五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课程改革趋势
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变
三,中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八章教师
教学目标: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掌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产生热爱教师职业的感情,为将来成为合格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教学难点: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时间:5课时
靠前节教师概述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的社会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二节教师专业素质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
二,教师的专业性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
二、班主任工作条例
第九章学生
教学目标:掌握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基本属性,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从管理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班级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巨大力量。
教学重点:学生的本质属性与学生管理
教学困难:学生的本质属性
教学时间:4课时
靠前节学生概述
一,学生的概念
二,学生的本质属性
第三,教师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
第二节学生管理
一、班级概念与班级管理(班级概述、班级管理)
二、学生活动管理(班级活动、课外活动)
模块4教育和教学活动
第十章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教书育人”的不可分割性,了解教育活动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按照德育规律和原则进行德育,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我还学习探索艺术、自然、社会和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以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德育过程、德育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德育过程
教学时间:5课时
靠前节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概述
二,德育过程
三,道德教育的原则
四,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节美育
美育概述
二,美育过程
靠前章XI教学活动(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掌握教学设计和教学价格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模拟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教学位置、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节教学工作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和地位
二,教学任务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中小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国内外教学模式的介绍
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第十二章教学活动(下)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对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一系列名词、概念、规律、理论、要求和表达有清晰的认识,还要学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这些规律、理论、规范和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为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准备。
教学重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时间:6课时
靠前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首先,备课
第二,阶级
第三,赋值和更正
第四,课外辅导
动词 (verb的缩写)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
第二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二、教案设计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六、黑板设计
第三节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评价
二、教学反思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江西专升本 上一篇:2020萍乡学院专升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大纲 下一篇:2020萍乡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