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为我们关上一扇门时,它也打开了另一扇天窗。是选择,是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所有想让你成功的人都会支持你。
大一刚刚考入武汉科技学院(高职专科)的时候,从武汉科技学院理解什么是大学,从武汉去认识什么是大城市。虽然,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大城市里的大学的结果不如人意,相差极大。但我身边总离不开关切的目光,各种各样的,各有所指的。 2005年的一个冬天的雪夜,我偶然路过教务处,里面柔和的灯光充满了温暖,事实上也是如此,空调暖气开着很舒服。拾步而上,里面有两个老师在值班。我进去问了一声老师,不想走了,就聊起了话题。当然,中心渐渐进入“专升本”。 “专升本”这个词语被大家现在唾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从2005年我入学得知那一天起就是这个样子。里面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关系。昨天在论坛的帖子里我看到了一个同学讲他怎样想托人找关系“专升本”。大家出发点都很好,只不过方法途径不对。 那晚那位中年女老师叫王薇,是武汉科技学院一名普通的热心老师。我在武汉一无亲戚,二无背景关系,只是2分只差读高职专科,她教给我三件事情:一是把计算机、英语学好、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三是把本科部的课程表让我摘抄了下来。 接着是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没有跟王老师怎么联系。但是这三件事情我没有忘记,除了图书馆是每天必“泡”以外,我有选择性的往阳光校区本科部那里旁听。后来,太远感觉累了,也就少了。但是,经验就是只要想学,在哪里都无所谓。所以,我就常驻图书馆“泡”书。 我大一大二大三,直到刚刚过去的六月份,四六级分别参加了2次,三级参加了一次,得了莫名奇妙的99.5分。六级成绩要到9月份才出。我认识武汉科技学院诚达班的一个牛人,托业考了七八百分,六级550,四级也500多。他是整天在图书馆看英语。 在这期间,我大一加入很多协会,大三一边做节目,一遍开始考自考广告学,一直到今年4月份考完最后一门,我告诉自己,自考十门功课我能够一次性在三次自考周末里一次性通过,难道区区专升本两门我还拿不下嘛(后来,我知道湖北大学增加了一门管理经济学,改为2门专业课加英语)? 人是靠希望活着的。我是这样子的,你呢?我觉得也是。大家都一样。专升本是一个结果,自考也是一个结果。而看重结果的话,就是两条出路:普通专升本和自考。我的很多同班同学都考出了自考本科,她们身上的体现一种自强不屈的精神。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自考本科的时候,身边跟我一起上楼的时候不乏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从来没有这种震撼:当一个心智健全的年轻人因为不得已选择自考,一个残疾人身残志坚参加自考,前者当获得无比的自信去看待自己的成长和生活,而后者却能用更坚强的毅力度过余生。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的话,在一张白纸上写一个目标,然后按部就班去做。而我这三年下来总结的学习经验是:图书馆书很多,你看不完,那么就选出自己最需要看的书看完,专业课很重要,兴趣也很重要。兼顾二者。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用心去做是最需要的条件。我大二这个时候面临四级考试的同时要去完成校里面优秀党员的采访工作,没办法,星期五下午刚刚采访结束,第二天就考四级。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想学习,想背单词的时候才去看书,我在之前早已做过很多单词的功课和笔记。英语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种优势也是别人无法在短时间内超越你的。 进入大三下学期,当我还在犹豫是否参加专升本考试的时候,到4月25号左右,陆续看到网上各种小道消息,但是不乏坚定的专升本坚信者。五一过后,各学校出了专升本考试招生简章,内容与去年和前年的有不小差别。这个时候,我咨询过王老师,她对我考本校抱着很大希望。我觉得自己三年前自己的梦就要实现,或者说,高考的2分的约定。然后,目标就在考哪个学校的问题上来。 现在看当时的选择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时并没有多少把握,因为所知道的信息太少,没有认识的同学或者老师,跨校最大的难度在于此。在此,我作为武汉科技学院的一份子,我不得不说,的确是,而且是很要好的同学说,考我们学校的专升本的考风考纪有问题,我承认有这一点。但是,谁又能说别的专升本学校一定没有呢?我所在的考场里面将近40个人,交头接耳大有人在。监考老师没半点吭声。我也很不平,但是现实就是如此,你在这个游戏里,就要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以及它的潜规则。如果我要考的话,我一定选择难度更大的学校来考,因为它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比较公平的以成绩为标准,而不是以非成绩因素为准绳。 结果当然皆大欢喜。同我一起在最后珍贵的一个月里奋斗在图书馆自习室里的战友几乎所有考上了自己考的学校。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减压,那种革命友谊,真的,我们都选择拼搏一回,结局也是跟我们想的一样。永远忘不了南湖校区的图书馆,那里是我们三年的最爱。很小,很温馨,很讨人喜欢。平日里,人最少的保存本阅览室,是我专科三年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有那把椅子,那个窗口。那几位可爱的管理员。如果你想看书,选择一个你最想去的角落,静静地沉下去。管他天亮与天黑。 在此,我想谈谈我经历的湖大专升本英语和专业课的难度。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一般来说,英语考试很好。准备高考的时候用了三本语法词汇书。具体的书名我忘了,但是书名一般都是编辑,很多都差不多,有的甚至一模一样。不过我建议你看看国外或者外研社这几年出版的词汇语法书,起码质量可以保证。上个月,我平均每天能在20分钟内完成50道这样的小题。正确率在开始的60%之间波动,最后一周达到80%以上。
后来的话题也证明了我的对策的正确性。词汇、语法选择题至少30道,阅读题5道。生词量从未达到四级水平,但有很多游移不定的选项,你一眼就能选择。没有办法读,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生词要剔除,但没有太多的零散。建议你买一本最近的杂志,像《英语世界》之类的合订本,就像看小说一样。每天坚持阅读,用不了两个月,肯定有效果。这种杂志对培养你的英语语感和语境意识很有帮助。而且没有太多生词。完形填空空并不难。而且我打算每天完成空至少做三次四级完成,提高自己的准确率。其实完形填充空取决于你三个方面:一是词汇,二是固定短语搭配,三是语境逻辑。前两个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单词来实现,而第三方需要你加强阅读,所以泛读很重要。明白了逻辑关系,就可以轻松了。 再者,作文,我猜我的作文是扣分最多的题目。因为主观题一是看你的文笔,二是看你的句子和单词组织能力。所以在认真准备客观题的基础上,练习你的作文。这个作文测试是寻找国外旅行同伴出国旅行的通知。当时写的是奥运,特别是青岛奥帆赛在国内吸引外国朋友来青岛。然后说说省钱的好处,儒家文化,奥运背景等等。作文五分钟后才卷好。另外,我不建议你用《高考直通车》这本书。看了几页,看得出答案有问题。所以,还是选一本好出版社编辑词汇语法书比较好,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专业课的问题。管理并不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胡大今年的《管理学》很不厚道。显然,复旦大学周三出版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现在已经很少用了,但这个书目却列在招生简章里。其实这本书早就绝版了。最后在图书馆的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了第三版。目前流行的版本,即使是考研也倾向于第四版,和第三版差别太大,出现在考题里,我就把两本书里的相关定义同时混在一起,看他怎么给我打分。比如第四版大张旗鼓的讲“规划”这个话题,而第三版规划只是“决策”这一章里的小哥哥,没有重点。没办法。我承认。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寻找第三版和第四版的结合点。拿到论文后,我就放心了。这些题目都是很明显的基本概念,没有管理经济学那么偏颇。勉强过了。
什么是感恩?我不知道。但我明白,我舍不得武科院南湖校区图书馆,我忘不了像王老师一样的老师,像图书馆里一起奋斗的战友,还有很多同学,他们都在默默支持我。我有一个山东老乡,他是学软件的,很憨厚很朴实很实在的一个人,他和我都是跨校考本专业的,我们以前在抱朴苑英语角(武科院南湖校区一个湖边小景)认识,真正的友谊是在专升本奋斗的日子里积累的。当后来得知他被武汉科技大学录取的消息之后,我最后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感恩,真的。这个过程就是感动的心路历程。我在南湖边生活了三年,自恃自己不比本科生差,但是,怀着一颗不断上进的心,坦然面对生活。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是谁,而是你将成为怎样的人!生活给我们闭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天窗。就是去选择,就是去做,做你想做的事情,所有希望你成功的人都会支持你。不管你现在如何落魄,如何失败。朋友,走过去,看一看吧,不管结果如何,尝试着向前走,一路走下去,心灯在胸,一路平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专升本专升本经验专升本分享统招专升本 上一篇:专升本考试:关于找关系 下一篇:乐贞教育手把手教你硬考上2009年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