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概况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所)是国家首批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的牵头单位,是全国基因工程产品的发源地,是东北地区实用免疫学研究中心,担负着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人才培养任务,是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主创单位,在全国生物制品行业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二、培养体系
1、学位点概况
长春所1990年在第四批硕士点申报过程中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批准免疫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在第八批硕士点申报过程中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2年9月与吉林大学联合申报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2019年学位动态调整中调整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药学。每年招生10人,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至今已累计培养275名硕士研究生。
2、学科特点及成就
长春所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在新产品研发和创新中获得大量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研发过程中不断带队成长,培养研究生实际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加强产品工艺升级和质量提升,逐步引入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融合表达的长效技术并建立融合表达的长效技术、规模化生物反应器CHO细胞悬浮培养技术、重组蛋白规模化纯化技术和抗体融合蛋白检测等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引领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
国内创造多个第一个上市产品,包括流感、甲肝、水痘、出血热、森脑等病毒性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白介素等重组蛋白药物,森脑疫苗至今为国内独家,引领了行业发展。被业界视为行业的黄埔军校。研究生课题与企业科研生产相结合,发明了多个新技术和方法,参与药品GMP认证和WHO预认证,培养了药品生产和研发及质量控制意识。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2021年建成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相应车间,成为国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仅有的2家既有研究室又有转产车间的研究机构之一。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献言献策,多项建议被政府采纳。
3、师资情况
长春所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科研和生产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立了完善的导师遴选、聘用、培训和评价等管理制度。依托本单位的研发基地,培养了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核心,具有共同学术价值取向和较强研发能力的导师团队。导师团队中,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长春市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长春市第八批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
现有专职导师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人。其中,学历结构上,博士5人,硕士6人。年龄结构上,26-35岁1人,36-45岁研究人员 7人,46-59岁7人,60及以上2人。专职教师梯队规模适中、结构合理,比例协调。
现有兼职导师10人,全部博士导师,教授,主要选聘于吉林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
随着学科建设不断提升,长春所将采用引进与培育结合方式,产学研资源互补,平台互补,打造国内一流高水平师资队伍。
4、科研条件
长春所经过几十年的研发沉淀,已建立起与承担项目相匹配的研发资源和条件,包括技术平台、人才团队、研发设备设施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和经验。在病毒性疫苗、重组蛋白药物和诊断制剂研究方面技术优势显著。
病毒性疫苗:具有大规模细胞培养和病毒增殖技术平台;病毒大规模纯化、灭活技术平台;制剂研究(包括佐剂)技术平台;检测方法开发和质量标准确定技术平台。重组表达蛋白治疗产品:具有大规模原核、真核表达技术平台;蛋白大规模纯化技术平台;制剂研究技术平台;检测方法开发和质量标准建立技术平台。诊断制剂:具有免疫学诊断制剂(ELASA)研制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和研制了多种新型疫苗及治疗性制品。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大与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的合作,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主动承担央企社会责任,研发人民群众健康急需的药品。
近三以来长春所主持省部级项目9项。获纵向经费841万元,横向经费70802.62万元,成果转化386218.16万元。获新技术新方法授权发明专利10项,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获国药集团及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生产批件1个,补充申请批件5个。研究生发表论文 56 篇,导师发表论文107篇,其中 SCI 论文 16篇,呈现逐年增加态势。
长春所目前承担中生重点课题均有研究生参与。
5、课程体系
长春所经过长期的积累,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根据生物制品行业培养研究生的特点、专业的特殊性和课题的实际需要,在同行业中首先开设生物制品专业课。专业课采取讲授、指导、自学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优秀人格的造就融为一体。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设置了《疫苗学》《医学生物制品学技术进展》《基因工程疫苗研发概述》课程教学。同时根据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长春所非常注重教材建设,由26位专家和学者们结合自己在长期从事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实际经验编写了《生物制品学讲义》等自编教材,紧跟行业发展脉路,内容更新快,学生反映极好。
6、培养质量与监控机制
长春所在培养研究生的质量上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监控机制,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创新。并适时进行评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培养质量。长春所具有严格的招生流程及保密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了严格的研究生课程管理办法与考核制度,年终考评由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对课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汇报,实行无记名投票,选出优秀的课题参加所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建立了严格的学位论文的质量保证制度,从立题开始,定期召开导师或导师领导小组会议,适时进行考核与评价;建立了学位论文抽查结果、学术道德状况与导师招生资格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过程的监控。
多年来,长春所在学术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转化、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了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已成为长春所的无形资产与品牌。
7、培养特点及主要优势
培养形式多样性。长春所与吉林大学联合申报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进行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同时长春所为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门从事高端人才的培养。
针对企业办学特点,长春所与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联合进行人才培养,联合打造国内一流研发团队和高效高能的实习实训基地。长春所导师作为长春理工大学外聘教授共同教学加强校企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长春所研究生培养工作采取按需求学的方式,为研究生定制课程,除了专业课学习还包括新药注册申报、GMP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等课程,培养方式灵活多样。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春所特别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注重科研全过程的培养,注重专利技术及成果转化。研究生课题与企业科研相结合,解决了生产技术关键问题并发明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虽然多数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涉及企业技术保密,无法公开发表论文,被SCI、EI等收录的论文数量与高校相比相对较少,但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方面,则独占优势,科研成果转化率达80%(包括获新药证书、生产文号、补充批件、专利)。
长春所研究生在三年学习中积极参与药品GMP认证和WHO预认证的实践。组织学生轮流到不同车间和研究室实习,了解疫苗、治疗制品和诊断制品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以及质量控制,增强学生对药品生产和研发的质量意识。学生在生产和相关药品认证的实践经历,为后续就业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8、保障机制
为完善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以相关规定,结合长春所实际情况,制定了《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生待遇规定》(试行)。
奖学金包括普通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助学金的标准为硕士研究生每生每月1880元;研究生学费由长春所以普通奖学金的形式抵扣,研究生不再上交学费,以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长春所学业奖学金设立三个等级,一等奖学金发放标准为12000元/年,二等奖学金发放标准为6000元/年,三等奖学金发放标准为3000元/年,根据评定情况,如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人数不足,可适当增加三等奖比例,奖学金覆盖率不低于80%。
第一年在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时的住宿费由学生自己支付,其余两年由长春所提供免费住宿,工作日和节假日加班早餐、中餐、晚餐免费,可享受本所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
三、招生计划
1、2024年招生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录取硕士研究生10人,毕业10人,就业率100%。
2、2025年招生计划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申报数量为10人(参见附件)。
3、附录:2025年编制硕士招生计划汇总表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2024年9月20日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考研章程 上一篇:空军航空大学202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下一篇:黑龙江省科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