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考研的心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考研的心得体会一句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读研究生的感受
读研究生的感受,很多人会去奋力考取研究生学位,在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与挫折以后,渡过了重重关卡,终于到达了胜利的岸上。不过,说到读研,有人快乐有人愁,大家肯定很好奇读研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读研心得体会。
读研究生的感受1
总会有一些过来人对你讲,研究生好无聊,每天都是泡在实验室,毕业后也一样找不到工作;而又有一些人会对你说快考研吧,考上研究生后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没有那么小,你毕业后的工资也会比本科生多1000-3000元。那研究生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有不少学长学姐反映,上了研究生之后,最大的感觉是:
▲ 读研第一年
你对于新学校的好奇和新鲜感,基本很快会被排得满满的课程和集体活动所代替!如果非要说和大学有什么差别的话,那就是上课人少一些,下课学弟学妹多一些。
一般来说考研都是奔着比本科要好的学校走,所以在第一年,一个人的心理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有些人精于世故,有些人埋头苦读,都是自己的选择。
▲ 读研第二年
这一年是真正开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课题的时候,生活相对枯燥,对外交流也少了。也有一些人开始试水社会,寻找各种大公司实习机会,哪怕是免费劳动力,至少也有学校宿舍可以睡!
▲ 读研第三年
这一年基本就两件事:论文+工作。不想做学术继续考博的人,基本都抱着糊弄下论文的心态,,然后卯足了劲考公务员进国企外企。
如果非要说这三年你可以收获什么,那应该算是..…
1、周围的牛人很多
在大学期间,同学大多都很普通。带给精神上的压力与刺激很少。
而在上了研究生之后,周围都是牛人。学术界大牛特别多,德艺双馨的也多,为了一个老师专门去旁听课,教室里全是人,老教授70多岁了还在讲课,而且讲的特别好,有种跟大神接触的通透感。
2、生活方式和心态的变化
(1)比本科更爱看书,不管是不是自己专业的。都看。我信奉那句话:读书吧,总有用。
(2)比本科更合理安排时间了,每天有电影时间,有发呆,有看书,有娱乐,有运动,有谈情说爱等时间。
(3)本科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嘛,现在也不知道,但是知道我想干嘛。 所以跟着这个方向,注意这个专业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城市的发展情况,公司规模等等。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本科面对的通常是有答案的作业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和考试(至少在课程的设置上是这样的,个人自己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情况另当别论);而研究生阶段面对的是没有既定答案的研究课题, 需要自己主动去搜寻知识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本科阶段 ,做一道纸面上的题或者接受一次考试,答案错了,可能也是扣几分的事情;研究生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当然会更多地遇到方向错误、方法不对等困难,但必须明白,最后你所给出的成果或者结论,必须有依据和本着严谨的证明得到,因为你的结果一旦错误可能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或者研究,相比于本科,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心理上的责任的压力无疑是更大的。
总的来说,无论上生活上和研究上,研究生是一个更自主的阶段,需要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并为之负责。在这个阶段,学校课程和考试的约束更少,研究生更应该学会如何自己去规划和走好每一步,这也是踏入社会所必需的。
4、机会很多
学校经常会有哪哪的公司老总,行业里的杰出人物来开讲座交流,还会留微信号。还有就是学术交流,学习,出国的机会都比较多。这是本科期间根本接触不到的,当然,985、211的机会更多,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抓住机会的能力了!
总结:
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只在乎你本科学了些什么,而不在乎你的本科学校是哪个。也很少会看不起本科不是重点的同学。学到越高,越懂得谦虚,而且,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懂得真正的修身,追寻自己的理想生活。
读研究生的感受2
最让人不能忘记的.是研究生的入学教育,教授们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我感觉醍醐灌顶,我从一个酩酊浑噩的懒人变得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如何充实地度过枯燥的生活。
记得那天,晴朗澄澈的碧空,飘逸皎洁的白云,秋风把我送进了,我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心中五味杂陈,想起前天父母还放着鞭炮送我的情景,心里盛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如今再次落在了北中医的校园中,心中倍感亲切,五颜六色的旗帜在空中飞舞,翠绿的草坪,郁葱的树木,路边点点竞相开放的小花,身上似乎一下子洗脱了一晚上的旅途疲劳,看到一排排令人振奋的标语“汗水浇灌岐黄,泽被春夏秋冬”,心中再没有了复试时的陌生与胆怯,而此时更多的是一份坚定与从容。
琐碎的入学程序终于完成,走进宿舍,一个陌生的而开朗的北方同学帮我开的门,接下来我们欢快的交流着,很快我们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似乎新校园的一切都是那么有魅力,不仅认识了很多班上来自各地的新同学,我们又和师兄师姐们见面聊天,来自南方的我一下子结识了很多北方的同学,和他们一起逛遍了体育馆、图书馆、食堂、教室……陌生的校园一下子成了我们温暖熟悉的家园,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待。
几天下来开学典礼在体育场中拉开了帷幕,庄重的国旗仪式,各位领导们的谆谆教导,师兄师姐们的心得分享,让我们受益匪浅,我感觉来到了医学的圣堂,我要聆听的教诲,奋步向前!丝丝缕缕的阳光照在崭新而亲切的面孔上,大家的神情显得那么虔诚和专注!
肖小河教授用自己的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为实例,提出了“临床引导科研,科研支撑临床”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为中医的发展做出贡献。祥教授告诉我们要做新时代的科研人,就要学会三能,能表达,能沟通,能相处;三动,动口,动脑,动笔;三会,会问,会沟通,会查文献。还教我们如何在科研中发现问题,他指出问题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当中积累,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繁杂乏味的的图书馆打印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构思方案后成立了排版小组的事例,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且要学会独立思考,他的这种方法论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提到当我们的专业与自己的理想不相符时的作法是要把不感兴趣的课题与感兴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使我们研究做得更远,还可能增加更多的创新点。他还教会我们与导师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方式,快速查阅资料的渠道,论文的写作技巧及如何,科研和生活中所持有的心态,无一不是对我们日后研究生的生活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指向作用。他还以自身游泳为例,教我们一些运动的技巧,并激励我们学会强身健体,做到精力充沛,遇到困难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强大心里作为支撑,最后他通过对现状和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的要求——计算机技能和外文的娴熟掌握,这对于我们学中医的人——将面临着中医走向国际化的一代人,无疑如同重棒一击,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读研究生的感受3
一,不要轻易觉得自己不适合搞研究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太适合搞研究,因为觉得做学问需要一颗很静的心,什么时候都能坐得下来,而且一坐就可以几个小时不动。开始做后也是老嫌麻烦,要看这么多文献,写文章,反正每一步都要花好多的时间,好多的心思,心里一直都是隐隐约约的有些浮躁的。
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锻炼后,我发现自己的心静了很多,很多事情当你知道注定要花这么多时间,有这么程序之后心里面反而坦然了,安静了,能耐心的去做了!所以我想说什么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做实验的习惯、心态也是慢慢培养训练出来的,不要轻易就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研究!人都是比较怕麻烦,怕重复劳动的,有一些偷懒心理是很正常的!
如果让你去做公务员,做一些琐碎而重复的事情你又喜欢么?估计没多久你就烦了吧!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不是那种得过且过、只图悠闲的人,而是希望过充实、有意义生活的人,那你就具备搞科研的潜力!
二, 不要把别人想得高不可攀
说实话,在我读研之前,我对科学家这个称谓是非常敬畏的,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但是多了一些接触之后才发现他们也并不是那么神奇,他们也只是在某一个领域和方面懂得比较多,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不懂的、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在某些具体的方面我们学生还更清楚。即使是像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巨人也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罢了,俗话说得好“时势造英雄”,他们正好处在那个时期,那个领域,就是他们不出现,也会出现另外一个爱因斯坦和牛顿的,最多也就是时间晚一些而已!当然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聪明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有很大关系,但是现在我并不相信他们是那种绝顶聪明、无人可及!只要你坚持努力,没准你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下一个牛顿!
说到这里我还想谈谈现在的教育,它只给我们灌输这些科学家是多么多么的牛,多么多么的聪明,多么多么的废寝忘食,他们只会工作,只给我们说这些科学家的优点,只做正面宣传,把这些科学家都搞得像神一样,害我们把他们都想得离我们太远,严重的打击了我们的信心。一颗小小的还未发芽的心就被他们扼杀了,所以我拜托这些教育者以后对科学家的介绍能更全面、具体一些,把他们真是的生活都反应出来,不要只说他们生活的一个侧面,害我们误以为这些就是他们的全部。不要把他们包装得那么的完美无暇,遥不可及!
三, 不要把科研当作生活的全部
人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自己修身养性、休闲爱好,不要一天只知道做实验、搞研究,科研不能等于生活的全部。根据劳役结合的原则,要记得适当的放松,要知道,只有心情好了,做事才会顺手,如果心情都不好了,只知道压抑自己整天做实验,那样是不对的!而且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和做实验搞科研是相通的,把它们搞好了,对研究也有帮助呢!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只会读书、只懂学问的呆子。
我们认真了、努力了,这就已经足够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刻意追求我们非要做到多好多好,顺其自然、一直加油就好,不管最后的结果怎样,我们都要开心的过
引言:考研过程中如果说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者说是总结出属于自己方法的话,就能够帮助自己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在考研的时候也应该吸取他人的经验。考研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心得体会呢?
好的心得体会
在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心得体会,那就是没有必要学太长的时间。只要每天学够5~6个小时就可以了,而且高效的学习会让自己感觉到更加的快乐。另外在考研期间就是要避免熬夜,熬夜只会让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非常的糟糕,而且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另外在考研的前期不是特别紧张的话,也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些休息日,在休息日的时候就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比较放松,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得更好。同时在考研期间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说自己有烦心事,一定要跟家长和同学朋友进行沟通,这样的话自己就能够感受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好的。所以在考研期间这些新的体会也希望能够给更多人帮助,但是每个人都是有自身的一些特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规划多条发展路线
其实很多人都说一个聪明的人会准备两套方案的,当首选方案不行的时候就会启用备选方案,这样的话才能够避免自己的损失。在考研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如果说自己考研没有考上的话,那么就可以去工作或者是边工作边考研。这样的话就能够保证自己起码是提升了学历或者说是提高了工作经验的,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给自己只留一条路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应该给自己多留几套方案,这样的话自己如果说一种失败了还可以选择,另一种整体的损失其实是降低了。
关于考研个人的一点小建议/考研心得,由@NGC 2237 写于7月6日下午
我觉得对于准备考研的人,尤其是初次准备考研的人来说,正确的考研「态度」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么正确的考研态度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就我个人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坚定信念」 。如果决定了要去考研,就不朝三暮四,冲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就好了。在考研的时候千万不要给自己留下过多的回旋的余地,虽然我不建议把考研这条路走成绝路,但是至少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可以不去想其他的事情。什么考研失败了怎么办啊这类事情,等到你真的失败了再去想完全来的及的。另外,对于初次准备考研的人,千万不要去考虑「来年再考」这种事情,一定要把他当成是唯一的机会。
第二是「自信」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除了那些特别难考的专业,像「五道口经融」这类,考研和高考是不同的。简单来说,高考是智力+努力的双重比拼,而考研基本上不太需要智力的,只要足够努力就好了。不管是什么专业,考研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就那么一点,即使笨一点,花个一年一年半的时间肯定能够吃透的,考研不存在门槛,而且天花板也不高,所以不要总觉得自己不行之类的。想要好好考研就一定要有绝对的自信,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考上的」,我满打满算准备考研也就三个月,除了开始的那一个月有点慌以外,后面两个月都特别有信心的。
第三点的话不太好表述,大概称之为 「机智」 比较好?我想表达的观点就是:现在的考研已经变成「产业」了,变成产业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猫腻,因此考研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场「信息战」。所以别老傻乎乎的埋头苦读,要学会利用网络上现有的各种资源。比如B站上的「张宇高数十八讲」、「朱伟恋练有词」、「肖秀荣政治」视频等等,这些资源可能不是特别优质,但是一定比你这人呆呆的自学要好。另外,如果经济条件足够好的话「建议报班」「建议买押题卷」等等,每年他们所谓的押题都有压中的你敢信?另外某宝几百块钱能买到几乎专属于你的「英语作文万用模板」,如果不是想要考研英语分数特别高的话,这类模板足够用了。
我这里归纳一下:「考研一定要有信心,有决心,同时要打好信息战。」
关于目标的话我个人建议是至少在考试之前三个月定好,确定了就不要随便更改。同时目标的话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尽量定高一些。比方说我考研的时候大概定的目标是「英语75,政治75,数学135,专业课125,总分410。。」其实有点尴尬(那一年数学太难了,而且政治也扑街了,要不然估计能有370、380的样子),毕竟我才考了342,不过好歹够用了(冷门专业划线分只有325),嘿嘿。不过当时如果我目标定的低一些说不定就没有机会了呢。反正把目标定高一点有不会少块肉,还能够高速自己时时刻刻都有进步的空间。
第一是环境。 这是非常重要的,建议的话一是找一个跟你一起准备考研的伙伴(最好他备考难度比你大,态度比你认真)然后相互监督,相互照顾吧。另一个就是尽量找一个周围都是考研的同学的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因为周围都是努力准备的人,受别人的影响自己也会努力起来的,这就是所谓的「氛围」。如果觉得自己学校的自习室氛围不够的话,可以跑到更好的学校去准备,反正我准备考研的时候周围外校的人蛮多的。没事多去985、211感受一下,发现那些人不仅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自然而然就会更加勤奋了。
第二是关于作息。 这个还是先说一下我自己,我考研那三个月大概是每天8.30-22.30,中午连吃饭午睡休息1.5h,晚上连吃饭休息1h,每天11.5个小时,没有休息日。大致的时间分配是高数4h专业课4h英语2h政治1.5h这样,当然时间是会有浮动的(唉,我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简直就是半文盲状态,高数啊英语啊政治呀都忘光了,就专业课还勉强有一点点印象)。不建议复习地过于认真,还是要给自己留足够的休息时间的(我一哥们有几次用力过猛都留鼻血了),不然身体吃不太消,得不偿失。尤其对于那些提前一年、提前两年的朋友们来说,我的建议是距离考试6个月之前的时间每天只要有6-8个小时准备就好了,千万不要给自己划太多的时间,很难坚持下去的,反正我考研那三个月我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也没想明白,大概是真的除了考研什么都没想吧。
第三是关于自律。 自律这个问题看个人吧,不太好说,我的建议是不要过分自律。我自己在考研的时候手机是放在身边的,中午休息和晚上休息的时候都会玩一会(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我觉得对我复习没有太大影响。如果真的觉得自己自制力很差的话就去买个功能机就好了。
第四是关于复习厌倦了怎么办。 看书厌倦了就去看视频教学,视频教学看烦了就去做题,做题做烦了就去背单词,单词也背烦了就发发呆或者出去散散心。我个人觉得真的很烦的话就不要学了,散散心。与其越学越烦不如停下来好好调整心态。还有学烦了很可能是因为学不懂或者记不牢,这时最好是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取一些帮助。
第五是关于各门课怎么复习 ,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了,因为我确实可能基础相对好(大概),复习的时间也短,所以不一定有很强的适用性。
先说基本上肯定会考的英语吧。 其实英语准备起来很简单的,试题无非就是客观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主观题(翻译、作文),主要的参考手段无非就是背单词,背作文模板,做题。
背单词的话推荐两个方法,第一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先准备一份考研必备5500单词乱序版(不用买单词书),然后快速的过一遍,把所有确认会的单词划掉,然后在把剩下的单词整理成一张一张的单词卡(每张卡20-40个单词这样,单词一列意思一列,可以单独把意思遮掉的那种),然后每天就抽几张单词卡来背,直到把单词卡上所有的单词背熟为止(背熟的定义是即使你10天后回头看这些单词,你也能够立刻回忆起这些单词的含义)。
第二个方法的话是我自己想的。就是先做题(阅读、完形),然后去通读文章,逐句翻译吧,尽量把每一句话的结构,含义都弄懂。然后再摘抄文中自己不会的单词进行记忆和背诵。我个人认为这个方法一个是有利于培养语感,另一个是相对来说不会有单纯背单词那么乏味。而且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其实体裁就那么几类,多是关于时事政治啊之类的讨论,真正比较常用的句式和词汇其实不是特别多,因此这种方法也相对比较节约时间。
除了背单词以外准备英语其他就是多做做题,不管是完形阅读翻译作文,多做题自然就能摸清楚套路了。
其次是关于政治的复习。 我原本一直以为政治是考研的一门必考科目,后来才发现原来也有专业不考政治的,这似乎不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呀。政治这个东西的话是这样的,他跟当前形势结合的比较大,我考研那一年恰逢十九大嘛,所以一百分的政治题基本上90分跟十九大有关,所以如果有人是把十九大报告背下来去考试的,估计至少也是70分往上数的了(我当时没怎么好好看这个十九大报告,所以政治扑街了)。关于政治的准备的话呢也很简单,就是「肖秀荣全家桶」就好,当然也可以买一点「疾风劲草」之类作为补充。政治的选择题基本靠刷,主观题基本靠猜(不是你猜,那些写书的人帮你猜),我那一年政治后面的主观题基本上全是「肖四、肖八的原题」。所以政治这个东西不用花太多时间准备,不值得,只要我们用的都是肖秀荣全家桶,就不会有特别大的差距。当然时间特别充裕的人例外。另外因为政治也是一门需要背的科目,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是需要抓重点列提纲的。推荐各位可以去看「肖秀荣政治视频」,B站上会有,记得找最新版的。
还有就是数学。 这一部分不考的朋友可以略过,因为不考数学的专业蛮多的。数学的话反正我个人觉得挺难的,谁叫我数学一直都不好呢。我个人刚开始复习的时候连很多基本的概念,什么极限呀,无穷大呀,无穷小呀都弄不太清楚,看书也看不懂,所以当时蛮绝望的。后来没办法就上B站找了「张宇高数十八讲」的视频,讲的真的相当不错,我是通过这些视频解决考研数学初期复习的问题的。关于考研数学的教材的话主要就是「考研数学复习全书(红皮书)」和「张宇高数十八讲(绿皮书)」两类嘛,建议可以都买,里面的一些内容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准备数学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做题,多看书,先弄懂概念和例题,套路其实书上都有,万变不离其宗。等吧所有的概念和例题都消化掉了再去针对性的做题。对了,要经常注意自己归纳总结,虽然很多地方书上已经给你归纳好了,但是有些东西自己归纳一下会记得更牢一些的。
最后是专业课吧。 专业课的话因为每个专业,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所以很难针对性的讲。但是有一点是肯定不变的,打好信息战。首先是要先弄清楚你参考的专业课的「教材和大纲」,这个很多院校其实是不会放出来的,所以需要先你报考的那个学校专业的同学问,当然某宝啊教育机构啊也可能有,自己多去找找。其次是原题,就是前面几次考试的原题,这个很多学校都不会放出来的,但是同样有一定的几率可以问到或者买到的。然后备考的思路的话我个人建议是先吃透书本的,先把书本里的概念和例题弄懂再说,其次才是做题。同样要注意总结和归纳。
以上。
报考在职研究生考试是需要勇气的,毕竟付出一年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情况下,多吸取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会帮助大家更科学地备考,提高考研的胜算。很多考研心得体会都是可以借鉴的,多看看会对考试有帮助。
关于在职研究生考研的几点心得体会:
1、 院校、专业选择
报考在职研究生目标可以定的高些,但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方面最好选择相近或者本专业,这样成功的几率会高。
2、 心态方面
如果你是认真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的,那么就请报着十二分认真的态度去准备。此外,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外界与考研无关的言论所打扰。觉得既然决定考研就要全力以赴,至于考不考上那是后话了,考不考上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备考。
3、 计划制定
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3月-6月进行数学的第一轮复习,首先要将课本内容过一遍,做课后习题以及其它一些基础题,7月-8月是暑期强化阶段,英语和数学进行第二轮强化复习,政治也可以开始看了。9月-11月是真题阶段,开始大量做真题。最后的冲刺阶段就是查漏补缺了。
4、专业课的复习:
复习方法:第一,看每章的标题,列框架,对整个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第二,对所考学校的专业课真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对专业课的出题方向和重点有所了解,然后从书的第一页开始一点点往后看,出过真题的地方要重点看、记忆;第三,模拟考试,做真题,并限定时间,检验自己哪些地方还有不足;第四,继续看书,尤其是记得不准或记不住的地方,多背多写。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中,不少专业都是要求有学士学位的,所以,大专考研,曾让我头疼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选择了向前冲,不给自己留遗憾。
最初我对在职研究生并不了解,但经过一番查资料和向朋友多方了解,我了解到在职研究生可以不脱产,用自己工作的薪酬来支撑在职读研学费,这让我喜出望外。而且,很多人都说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更注重实践,平时还会组织一些行业讲座、论坛,以及拓展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同时结识到很多同行业的职场精英们,是我很乐于珍惜的机会。让我重新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考研本来就是一场血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暂且不想身处职场,对大学生活已经陌生的我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可以超越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在校生们,更凄惨的是关于复试环节导师看学生出身挑人的传闻。面对高校歧视的顾虑,对占据考研高分状元自信心的缺失,以及因为要兼顾工作而面临的时间精力上的局限,最终我放弃了考全日制普通研究生这条路,转而把目光放在了更适合我的在职研究生上。
专科读在职研究生也不是任何专业都可以读,但是同等学力申硕的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基本都是可以报名的,像我报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属于这类在职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是大多数在职研究生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我们大专学历的同学想要申请硕士学位的话,可以一边读在职研究生,一边读一个电大或者夜大,尽快获得一个学士学位,为日后申请硕士学位做好铺垫。不过也有部分人读在职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或者是为了利用在职研究生这个高端平台结识一些高端人脉,那这个问题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上面是我读在职研究生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政策不清晰?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考研经历及感悟
考研经历及感悟,考研是许多人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在这过程中,无疑是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才能够考过一科又一科,最终获得研究生学位,达成目标。相信参加过考研的人一定可以明白其中的艰辛与收获,下面就跟大家分享考研经历及感悟。
考研经历及感悟1
考研路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也是成功的——不论是不是能考上,你都收获的了不同的成功,当你感觉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见丝毫进展,当你心神气燥时,当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收束心神安心学习时,一如爬山的历程,当你走在崎岖的山道上,当你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向上仰望,看到的是仍是山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学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我自己就有这种感觉,那时候,我真的是六神无主,心浮气燥,急的上火,但是我的理智始终能战胜我的情感,于是我用我自己特有的发泄方法,骑上自行车,一直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到荒郊野外去独自享受那无人的荒凉,去感受野外的魅力与大自然的魔力,你可以大吼大叫,可以尽情的歌唱,而不必担心有人会笑你疯子,什么都不用想,把一切都交给自然。回来后,我会感觉心境也平和了,精力也更充沛了,于是新的历程又开始了。
也许考研路上我们会错过很多风景,然而我们不能到达顶峰,就永远也不能领会“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的”气概,永远不会有那种气吞山河、舍我其谁的豪气!远登绝顶,看东方日出,观波澜壮阔,望茫茫原野,赏山花烂漫,心胸不由不开阔万分,于是,一路上的汗水辛劳,痛苦挣扎都觉得物所值,觉得一切和现在的感觉相比都算不了什么!为考研而奋斗的日日夜夜,每天发现此时此刻只有天上的星星在陪伴我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亏,相反觉得很充实,对明天充满激情与自信。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考研前一天,我决定不去了,没一点把握,朋友说你都看了半年了,好歹去考场转转,为明年做准备。第二天,我参加了考试,总体感觉数学和专业课考的不错,英语还感觉不错,但政治没一点低。我是没抱多大希望,可是心里还是很在意,很想知道结果。
结果出来了,同学帮我查得:数学xx英语xx政治xx专业课xx,总分xx。考试结果和我预料的刚好相反。我觉得我的数学和专业课都可能上120,只是担心英语和政治不过线,现在终于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样更好,不用担心政治不过线了。
这就是我的考研经历,那段很是苦闷的日子。在我断断续续的考研历程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相信自己能行,这样想你就一定能做到的;还有要做好计划,做好总结。考研给予我的就是:做什么,都要坚持,坚持到底。
至于学习的经验,我只想将我个人的看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先说说政治吧,我觉得政治不宜复习的过早,因为政治主要是靠背的,复习的太早到时候反而容易产生遗忘或者似是而非,觉得自己会了,但是真的要写出来时,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也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根据我的经验,政治从10月份中旬开始复习最好,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报个辅导冲刺班,这样会更好,至于资料我用的是xx的政治高粉复习成功指导,她知识面全,重点突出,要点明确,大家可以做个参考,可以告诉大家,我今年政治考了xx分,而且我也没下什么工夫。英语嘛我觉得基础很重要,考研英语要求的词汇量很大,大家最好在前期将单词好好突击一下,对于大纲要求的词汇要熟记,对于其他单词要有印象就行,最重要的是真题,一定要把历年的真题做上几遍,自己总结,到了后期再买些模拟题练习一下,这样就基本上能保证你的英语不会拉你的后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生如梦,几度春秋,世间万物几何,人生不尽如人意颇多,挫折与痛苦伴人左右。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改变,曾困扰我许久,令我久久地在失望与希望的边缘徘徊。大海成汪洋之势却以其低而纳百川,天空展无垠之域以其高而容日月。一个人只有以大海”之低”和”云空”之高的精神勉励自己,才能上顶天,下顶地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容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能做”的胸怀大志的人。考研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将会一如既往的奋斗下去,继续追逐我的梦想,虽然路漫漫,但我会脚踏实地走下去。
考研经历及感悟2
考研的五个月里,我成熟了许多,孤独、寂寞、忍耐、承受、等待……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人生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是曲折而漫长的征途。征途中会有成功、有失败、有困难、有挫折……就看你我是否坚强,能否坚持,是否坚定!困难与挫折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它是绊脚石,让你寸步难行;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让你站得更稳、更高。天下谁没有走过弯路,又有谁能不走弯路?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都会跌倒。但是不管怎样,只要我们勇敢去面对,拿出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勇气和力量去拼搏;拼搏就会帮我们克服困难,帮助我们找到全新的自我,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灿烂辉煌!
考研也一样,不论你是为了什么,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以赴。不管是令你头疼的数学,还是水平不高的英语,抑或是不知所云的政治,一切的一切,只因为你选择了考研。复习,初试,复试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许,你刚有了考研的打算,也许,你已经考虑了很久,既然决定了,就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下去,除了要具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以外,学习方法无疑成了重中之重。要说学习方法,除了自己根据自身特点总结以外,还需要辅导班的老师为我们规划一下,于是辅导班就成了考研学习的必选。下面讲一些我自己的考研经历,兴许会对你有一些启发。
第一,我觉得考研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的强弱取决于一个人渴望成功的程度。欲望之火燃烧到白炽状态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出自身的潜力。我坚持考研的最大奋斗动力来自于考上xx可以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和辅导班老师孜孜不倦的辅导和耐心的启迪。这种动力和欲望带给了我十足的奋斗意志。
第二是专注。在那些辛勤拼搏的日子里,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然而却心无旁骛,每天除了复习还是复习。孤单、寂寞、担忧,都在一天天的紧张复习中化解了。回想起来,或许正是因为自己这短短五个月的专注,在表面的平静中一点点创造着精彩,所以才最终赢得了成功女神的青睐吧!
第三我想主要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我是20xx年x月份决定考研的,刚开始,就是复习一下数学,背一下单词,对于政治,从没有用过心,一直到暑假,才利用复习闲暇时间翻看了几下政治,没用什么教材,就大概看了一下大纲解析,暑假开学后,政治书又被我放到了一边,一直到国庆节上了xx考研的政治强化班,根据老师的讲解,捋了一下复习思路,安排了下大体框架,上完辅导班,本来一直心念着要开始复习政治了,结果其他科的复习是在太棘手了,于是政治又被我丢弃了,一直到最后上完xx的冲刺班,点题班之后,才感觉考研近在眼前,政治必须抓紧复习,于是在考前几天才正儿八经开始复习了政治,本以为这样的时间安排会让我的政治分数惨不忍睹,没想到,拿到试卷的一瞬间,反而轻松了很多,因为试卷上的内容在辅导班上老师大多都讲过,结果可想而知,分数出来后,政治居然考了xx分,意外之余其实也在预料之中,可以说很幸运,但仔细想想,也很正常,因为虽然我平时没怎么复习政治,但在辅导班课上,我可是从头到尾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在听课,所以说,辅导班老师的讲解非常重要,虽然平时的复习要靠自己,但复习方法还是建议跟着辅导班老师走。
我的考研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故事”,下定决心选择考研之后,我就“蜗居”xx,每天去辅导班总部参加小班课的培训,那边每天都有答疑老师在,有问题可以随时问,加上自己的一心复习。每天早出晚归,在自习室里默默奋战,过着难得的“平静而单纯”的日子。
考研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了,我现在也如愿以偿的踏入了理想学府,但每每回忆起那段经历,总是让人百感交集,也是因为那段难忘的考研经历,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里面既有一起奋斗考研的同学,也有考研辅导班的老师、工作人员。
总之,考研的经历让我一生都受益匪浅,回味这段生活,获得的感悟其实很简单:奋斗、专注、自信、坚持再加上辅导班老师周密的考研计划。
考研经历及感悟3
考研是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是一段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不抱怨,不诉苦,日后想起连自己都被感动的时光。本以为很多微不足道的坚持,静静地发现,这一切都有着无法细数的刻度。
翻开昨日的日记,考研的味道依旧那样熟悉,飘逸着快乐和辛酸,写满了充实和感动,更散发着追寻梦想的执着和喜悦!感谢那段弥足珍贵的经历,感谢我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现在我想把一些个人的考研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一些准备考研的师弟或者师妹!首先,决定是否考研。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不是盲目的跟风,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给自己精确的定位和足够开始的理由,考研不是一劳永逸的开始,也不是投机取巧的幸运,明确的目标会是自己前进的不懈动力。我当时考研,曾经也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考研?是工作还是升学呢?爸妈年纪大了,自己应该如何选择?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家人、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再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了清晰的总结,这样,仰望着星空,也感觉到了脚踏实地,选择了远方,便能只顾风雨兼程!
其次,选择学校。我觉得学校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追求和自己大体的实力水平进行衡量,如果你想求稳就选择比较有把握的学校;如果你想要对自己提出挑战就选择相对有些难度的学校,应该也会因人而异。我只想说的是:在暑假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定好学校,因为专业课的复习要根据自己所定的学校进行,收集资料也是学习的一种能力。
在定好学校之后,最好能够找到你报考学校相应专业的师哥师姐,因为他们毕竟是过来人,不仅在专业课上的复习会给你一些建议,而且能告诉你导师的一些学术动态,这些信息的把握很重要,尤其是选择报外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个。当然,没有师哥师姐的也无所谓,自己努力就是了,毕竟主观这方面是最重要的。至于找不找导师,我觉得初试之前自己努力就是了,等分数下来有复试机会的话再找也不迟。然后就是加入一些复习群或者所考学校专业的论坛,在这里,你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人和找到很多复习的资料和经验。
再次是讲到复习。我觉得心态和方法很重要,心态上,要知道考研是一次持久战,如果把考研比作成长跑,我想最适合不过了。有些人也许会赢在开始,但是骄傲的心理会拉下前进的步伐,有些人拼命地奔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了放弃,也有些人在弯道的时候,摔倒的一塌糊涂。诚然,考研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很少有人说考研是快乐的,既然本身就是痛苦的,就不要以战线长为借口来怠慢考研。考研就是要不留遗憾,要对自己说我要努力,不停的努力,天天努力。考研是对心志的一种磨炼。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是考研复习准备相对比较早的人,而且一开始便竭尽全力的奔跑,在暑假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基本上累得不行了,生理和心理的折磨让我感觉到了效率的持续下降,后来我坚持每天的跑步,而且一跑就是八圈,在跑步的时候,我也不是随意的奔跑,我把最外圈的跑道作为起点,最内圈的跑道作为终点,在跑步的时候,不时的和考研复习结合起来,从中也学会了计划、坚持和自我激励。这样,身体素质加强了,心理素质也提了上去。
随后,说到复习方法,我不想侃侃而谈,我只想说几个字,计划+行动+总结=效率,这是自己总结最深的学习方法,我会有自己很清晰的复习计划,从总体再具体到每天、每个小时,我都会列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且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总结,每天按时完成任务之后,我便会适当的放松自己,比如给自己画一个微笑,听一下音乐,喝一杯茶对了,想重点提一下总结,很多人认为心里知道就行了,或者不愿意花时间,我觉得这样会得不偿失,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少走弯道,从总结开始!当然,复习方法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以前也听过很多师兄师姐说过考研方法,不尽一样,但是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真正对自己有所帮助。
最后谈一下辅导班,我觉得这些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来把握!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轻信别人的结论,非常有用或者一点用都没有之类的话,前提是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缺少什么,更重要的一点是自己的努力总是在辅导班和别人的帮助之前的,千万不要有打算靠辅导班而坐享其成。要知道,考研,很多时候要靠自己走过来!落笔之际,将蒲松龄说过的一句话送给考研的师弟师妹: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任何事,只有用心对待,努力去做,坚持到底,终会有所收获!以上这些便是我对自己考研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但许多东西只有自己经历后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计划。我相信只要你功夫做到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成功不会离你太远的,总之主观的努力与坚持是最重要的。
人生有很多值得我们永远回忆和珍藏的东西,逝去的岁月见证着我们成长的轨迹。每经历一件事,我们就比原来变得更加成熟。
慢慢的,手开始合上了考研的日记,心,暖暖地收藏起这份美好的岁月!
关于考研的心得和考研的心得体会一句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内容来源于网络回答聚合,意为学子提供问答帮助,如有错误回答以及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考研的心得 上一篇:计算机研究生(计算机研究生学费) 下一篇:考研上岸(考研上岸了可以不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