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题(考研历史题库app)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3-08-1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考研历史题,以及考研历史题库app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考研培训报名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学考研简答题类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在考研历史学综合考试中,简答题是关键的部分。这主要表现在其考查知识点较系统、综合性强、分值高、区分度大等几方面。因此,这部分题目应是考生主攻的重点、难点,正确的应试策略则会对考生最终获得考试成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点式题

点式题一般比较简单,通常以考查历史大事件为主,这要求考生对事件的时间、起因、一般过程及性质本身有的了解。同时,这类题目还要求考生能将事件放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认识和把握。如2007年历史学综合考试简答题中的第一题"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该题不但要求考生能将具体的措施罗列出来,更要求考生能在南北朝终结与隋朝重新统一这种历史交替与进步中把握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这种对历史问题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的答题方式是获得分的关键。

二、纵式题

纵式题属于中等难度的简答,通常以历史性问题为主,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存在、变化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与理解。

考生回答这种问题时,尽量避免就事论事,而要在变化与发展中解释历史现象。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样题中的"古代希腊城邦特点"为例,首先考生要把古希腊城邦放回到整个古希腊史的大背景中,阐述古希腊城邦是何时出现的、如何出现的,也就是其特点形成的由来其次,简要总结并叙述出典型时期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最后,对此后古希腊城邦的发展、消亡分别进行叙述与评价,这能体现出考生对城邦历史性与局限性的认识。只有这样,阅卷人才会认为考生对古希腊城邦的特点已经有了系统的、深刻的认识,才更容易得到高分。

三、横向题

横向题属于简答题中偏难的一部分,一般以历史对比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异同的把握。

回答此类问题时,考生不但要将不同历史现象之间异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对不同事件本质的对比。以样题中的"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异同"为例,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在起因与结果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对封建皇权极端崇拜的产物,而最终也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失败。两者的不同之处则在于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前者得到了列强的支持、革命党的妥协以及军阀的利用,后者则仅仅是腐朽的昙花一现。不过,回答到此还不圆满,需要考生对两者的本质进行判断。两者都是开历史的倒车,企图让中国回转到落后的专制制度之中,这在历史进步的车轮面前无疑是螳臂当车,也终将难逃失败的命运。只有在本质的对比之中升华到历史理论的高度,才会使评卷人眼前一亮,从而毫不吝惜地给你分数。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考研历史学:论述题的试卷地位?

从2007年历史学统考的第一张300分的试卷至今,第四大题型经历了从4道简述题到3道论述题的变化,但一直保持着120分的超高分值,所占比例达40%,是四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项。然而论述题的分值不仅仅是120分,这是因为论述题实际上还应包含史料分析题中的论述题部分所占分值。史料分析题考查形式包括史料阅读、史料中的名词解释、史料相关的论述题,因此,史料分析题大致可以看成是史料包装下的名词解释与论述题的有机组合。从历年统考的分值分布看,两道史料分析题中的论述题部分约40分。这样,论述题的分值达到了160分左右,占到了历史统考试题分值的一半以上,仅比考研公共课政治、英语200分的总分值低40分。由此不难得出论述题是高分题型这一论断。

以上分析仅从具体分值而言,对考生而言,论述题的高分题型特征体现在“得论述题,不至于低分;失论述题,不可能高分”。任何一位考生,一旦错失一道40分的论述题,基本上就与专业课高分无缘了。那么考生如何获得论述题的高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分析论述题(简答题)的考查范围、题干构成、主要类型。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考研历史论述题怎么给分

论述题分值较大,每题40分,因此在答题的时候就必须要对答题要点适度展开,保证一定的字数,不要过于简略,在论点的基础上务必加入具体的史实和相关内容的评述,以便使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论述题的答题材料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收集”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关的史实和理论,否则就无从下笔,成了无源之水。

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在明确答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写好提纲,提纲力求简约,自己明了即可,以确保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会漏点,也不会思路不清。

一般来说,历史学的答题思路分为两种:一个是按照时间脉络将史实讲清再加上自己的观点、评述,

考研历史学:论述题的考查范围?

“次重点是名词解释的查考范围,论述题的考试范围称之为重点”。那么什么是重点呢?重点是在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史实,是历史进程的主要部分。以唐朝中后期为例,其重点至少应包括藩镇割据、南衙北司之争、牛李党争、刘晏理财、两税法、黄巢起义等内容,同时唐后期中枢制度的演变、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过对比论述题与名词解释,很容易发现,多数重点内容是有一系列名词解释组成的,如唐代的藩镇割据即可看成是河朔三镇、四镇之乱、泾原兵变、二王八司马事件和甘露之变等名词解释的有机组合。这种有次重点构成的重点的特点,为考生复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复习思路,即以记忆为基础掌握名词解释,从整体上理解重点内容,论述题与名词解释同时复习,相互促进。

作为初试的历史学基础试题,明显具有偏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特点,反映在论述题上则表现为“从不回避重点”。这是因为统考的目的在于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基础史实,从而为高校择优选拔专业人才提供保障。一方面统考涉及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所有历史,重点内容非常多,作为统考试题高分题型的论述题(甚至包括史料分析题),其考查内容必须是重点内容才能使整张试题具备“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基础史实”的特征。这就是论述题“从不回避重点”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每年的对下届考生都具有复习导向作用,如果某年的试题考查内容过偏,回避了重点,那么下届考生在复习时必然对过偏的非重点内容趋之若鹜。若真出现这种情况,则与历史学统考的目的背道而驰。

事实统计印证了上述看法:统考至今出现的22道论述题中,仅有两道是考生普遍反映很偏并在实际上确实很偏的试题,它们是2010年第32题“论述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和2010年第34题“论述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影响”。此两题之所以被认为很偏,除了一半教材与辅导书上涉及此内容的篇幅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历史学统考的所有内容而言,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和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只是次重点内容而非重点内容,即这两个知识点更合适以名词解释而不是论述题的形式来考查。

统考论述题从不回避的重点另一个表现形式是反复考查某些重点内容。我们知道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其重要性不亚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统考试题不仅没有回避该重点内容,反而过“六年三考”的频率来突出赋税制度的重要性。

第一次是在2007年的第31题“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意义”中涉及,隋朝赋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是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在教育部公布的参考答案中,该部分分值为10分。第二次考查赋税制度是2010年第29题的第2小题“评述清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要求考生叙述清前期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并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其意义,分值为20分。

2012年的第31题“论述西汉到唐代的赋税制度及其主要变化”是第三次考查赋税制度,分值40分。本题最值得考生注意的是,由于隋朝赋税制度也在此题作答范围,因此实际上该题是在2007年第31题的基础上,又一次考查了考生对隋朝赋税制度的掌握情况。对考生而言,该题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统考考过的大题不会再考”这样一个坊间猜测,明确告诉考生只要是重点内容,即使是同样的知识点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命题。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掌握所有的重点内容。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考研基本常识:历史学考什么?怎么复习?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广泛的考察学生的知识面,解决之前历史专业考生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增强历史学科各专业的通融性,以为今后历史研究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历史研究生选拔提供更为公平、有效的测试方式。

一、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4、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 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二、考查范围

分中国史(上古一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三、考研历史学复习建议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复习 ,重在基础

就试卷考察的内容而言,三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专业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16考研历史学统考卷主观题特点综述?

2016考研复试交流群:198561567

2016考研历史学统考卷主观题特点综述

经过两天时间,2016年考研终于落下帷幕。同学们终于可以放松高度紧张的精神,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休息。在这里我们将分析历史学统考卷主观题的特点,考生可以从宏观上把控,由此对自己的考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希望对2017年的备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题目。从21题到23题属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21题弭兵运动属于政治事件,22题嘉定合议考察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23题明代司礼监则是制度史的相关考点。第24题对“十通”的考察,属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知识点,也可以划归到中国古代史的范畴。第31题论述,概括秦朝与隋朝的共同点,论秦隋统治的历史作用。名词解释一题10分,共80分。

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题目,在名词解释中没有体现,但是第29题材料题,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属于近代反侵略斗争史的内容。另外32题论述,“论述1895~1919中日两国的政治与文化关系”属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交叉题目。考试分值共50分。

世界古代史在名词解释中的题目为第25题和26题,《査士丁尼战争史》属于拜占庭帝国文化史,“壬申之乱”属于日本史的相关知识点。材料题第30题,是古代希腊文明的考察。分值共50分。

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在名词解释中体现在第27、28题,美国“文官条例”(1883年)属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阿拉曼战役则是对战争史的考察。第33题论述题“论述华沙组织的形成背景、内容及其影响”涉及国际关系史。加上第32题交叉考察了近代日本史,分值共80分。

总体来看,今年历史学统考卷的主观题分值分布比较科学,基本分值是按照考试大纲中3:2:2:3的比例分布的。从出题倾向上来看,首先,除了通史内容外,还涉及对边缘学科的考察。由此可见,历史学考研对学生要求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从广度上要扩展知识面,对史学基础的要求逐渐提高。其次,今年日本史的题目较多,不仅名词中有体现,论述中考察了近代的中日关系,这正是结合了今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事热点。再次,与前几年的统考对比,可以发现,前几年多偏向于经济史,近两年对政治史重新重视起来,特别是关于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作者为猎考考研辅导讲师)

想知道2016考研成绩如何?来估分,早知道早准备复试!

1、 一起考研估分入口频道

进入一起考研估分系统,点击"开始估分"按钮,根据要求答题,即可预估考研成绩。

估分入口:

2、 微信估分频道

关注猎考考研官方微信(微信号:zgkaoyan365),回复“考研估分”即可预估考研成绩。

3、QQ群内估分

添加QQ群 512542345 116767347 117208327即可预估考研成绩(添加一个群即可,请勿重复添加哦)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关于考研历史题和考研历史题库app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内容来源于网络回答聚合,意为学子提供问答帮助,如有错误回答以及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考研历史题

上一篇:国家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究生招生信息)                  下一篇:2017研究生国家线(2017研究生考试国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