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俗学考研,以及民俗学考研科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这些书都是民俗学、人类学的经典著作,有好几本都是考研、考博的参考书目,感兴趣的话,都建议你看看吧。
1、《金枝》是一部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书名由古罗马神话传说而来,该书中文版大概88万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法,将这些涉及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包括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神的死而复生,尤其是巫术、禁忌等)的丰富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来。
2、《古代社会》是概括人类起源到比较晚近时代文化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第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该书中文版大概118万字。作者一方面将人类社会从形成时起直到希腊和罗马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按编年体加以论述;一方面用概念和原理去解释这些事情。恩格斯根据《古代社会》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民俗解析》本书系美国著名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阿兰.邓迪斯教授40余年来的著述精华,共收录不同时期的12篇文章,内容涉及现代民间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民间故事的母题和类型学研究以及对故事、童话、谚语、谄媚语、传说、游戏等民间文化形式的精神分析学阐释,能够准确反映当代国际学术界相关领域的新成果。该书中文版大概25万字。
4、《伏羲考》是闻一多先生最据代表性的神话研究著作,也是一篇对中华民族根本神话根本神话的研究杰作。此书融通了中外方法,对中国现代神话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经典名篇。而《端午考》等七篇,亦是闻一多先生神话学研究的代表作品,代表了上个世纪前期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成果。全书15万4千字。
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书中在解释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全书54万字。
6、《中国鸟信仰:关于鸟化宇宙观的思考》运用文献、考古与田野相结合的三重文化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人崇鸟信仰的渊源、现状以及鸟化宇宙观。该书内容详实、环环相扣,不仅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而且穿插了丰富的第一手田野资料,比如传说故事等,另外还配有多达373幅的精美图片,读起来让人兴趣盎然。
7、应该是《风物考》吧?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册展现中华风物的图书。它对古代社会迄今的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习俗的许多方面都有涉及。包含的范围很广,涉及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史、社会史、风俗史、考古学、民族学、地理学以及典章制度、社会进化等许多方面,既侧重于物质文明史,又沟通着与社会文化的横向联系。
8、平章起编著的《成年仪式的德育功能研究》从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将成年仪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青春礼、封建社会的成人礼和现代社会的成年礼。与此相适应,按成年仪式的各种仪式标志不同又将其划分为身体标志、衣着佩饰和象征性标志等不同的类型,并提出原始青春礼是以身体标志为主的仪式性活动,宗法成人礼是以衣着佩饰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现代成年礼是以象征符号标志为主的成年仪式。本书还从结构、非结构和反结构的三维结构角度,研究了成年仪式的基本结构及其人格净化功能、地位逆转与平衡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本书的基本框架就是从成年仪式的结构功能分析入手,分别研究了原始青春礼的宗教信仰功能;奴隶和封建社会成人礼及其宗法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的成年礼及其思想道德文化的认同功能。
9、《中国古代死后世界观的演变》这本书不是很了解。
10、《礼仪中的美术》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31篇论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有机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性和视觉传统对重新思考中国美术史的叙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1、董晓萍老师的《说话的文化》站在中国民俗文化变化的前沿,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时尚和新变化,与历史和现实对话,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全书在处理文献与现实,国内与国外民俗文化的关系上尤有独到之处,它打破了“一国民俗学”的界限,使理论命题关照了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将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经济生活、社会基础、节日内涵借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引导人们走近民俗学,认识身边的生活及其含义。
有的内容来自百度,有的内容我是直接看手上书的扉页打上去的。回答起来比较辛苦,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民俗学专业是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民俗学专业是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生活的地区不同,不仅生活环境存在差异,生活习惯、饮食风俗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对于民俗学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民俗学属于交叉学科,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虽然很多人不觉得生活本身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但是人他们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现的一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起了促进意义和作用。
而且能够帮助学者更好的理解历史。有关生活文化和口头传统的一切细节,都可以作为民俗学者的研究对象。
中央民大民俗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应该就是国家线,前几年都这样,竞争不是很激烈,还招过调剂的。比起北师大和中山大学难度是小了很多,那两个学校招生人数少,竞争很激烈。
但是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是有博士点的,这也是他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对读研以后的深造可以提供很大的方便。
民俗学在学科划分上属于社会学的二级学科,所以和社会学一样,最后拿的的是法学的硕士学位证。“法学”的范围比较大的,很多人文社科专业都是拿法学的学位证。
现在很多考研考生都会选择学习民俗学专业,下面跟大家说说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怎么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1民俗学专业考研就业前景
客观的讲,民俗学就业的确很难,特别是现在。中国民俗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学科的发展前景并非是一片漆黑,民俗学的发展仍然充满着机遇。
大家求职的眼界应放开些,不要只局限于与专业对口的职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在当今中国正方兴未艾,而且在政府主持下至少要坚持做20年左右,需要数量不少的这方面人材。“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归文化部进行垂直管理,具体参与其间的部门主要有文化部的社会文化图书馆司民族文化处(负责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和外联局国际处(主要负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调,尤其是申遗工作),但工作量巨大。许多专家都在建议文化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希望政府能够采纳。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大家就有了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也是一个方向。这就为民俗学的就业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2民俗学专业考研毕业就业方向
虽然民俗学当前是个很冷门的专业,并不代表以后不受欢迎,关键看自己如何看待。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应该怎样做。
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民俗学将会在这种调整中成为获益者。像旅游业就必定会有在今后的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为民俗学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应用民俗学、旅游民俗学等与实际应用有密切关联的一些分支学科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许多行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将会为民俗学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民俗学的应用研究提供广阔的天地,为民俗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促进民俗学整个学科的发展。
3民俗学专业考研热门院校
民俗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学校名称
1 中国人民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3 中山大学
4 上海大学
5 华东师范大学
4民俗学专业介绍
民俗学专业是在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它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社会科学,主要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的意义。民俗学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考研民族学和民俗学哪个好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非常明确。因为考研的难度不仅仅取决于学科本身的难度,还与考生的个人情况、备考时间、备考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民族学和民俗学都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考试难度上来看,民族学和民俗学都属于相对较难的学科,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不过,具体哪个学科更容易考,还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如果考生本科专业与民族学或民俗学比较相关,或者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那么相应的学科可能会更容易考。另外,考生也可以参考历年的考研真题和考研复习资料,了解各个学科的考试内容和难度,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备考计划。
1、初试科目:政治、英语、民族学通论、社会学概论。初试科目民族学通论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社会学概论以社会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
2、复试专业科目:综合考试。考试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考生所选研究方向内容,各以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民族志以民族学专业本科教育相关课程为主要考试内容。
拓展资料:
民族学的专业定义
民族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学,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主要研习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实地调查、资料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等,和民族事务的处理和解决以及宗教活动的管理等。
民族学的就业方向
政府、事业类单位:民族文化管理、民族事务管理、宗教管理; 深造:保研或者考研,继续民族学方面的学习深造,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研究和教学。
新中国的民族学研究的目的
新中国的民族学研究是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当前更着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与此同时,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民族的学科,除研究国内的少数民族外,还应该研究汉族,并开展对国外民族的研究,以促进对各国民族情况的了解,加强友好往来。
民族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关联
民族学与民俗学、人类学的关系很密切,三者都以族群文化为研究主体,在理论上互相辅助、互相促进。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差异,例如民族学者重视特定族群或异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迁移、混合、分化等问题的研究;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在本文化内部探讨文化常态的细节。
中南大学研究生有民俗学专业的。中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都是民俗学专业难度较低的考研院校,适合2023考研的大家报考。
民俗学考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民俗学考研科目、民俗学考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内容来源于网络回答聚合,意为升本学子提供问答帮助,如有错误回答以及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民俗学考研 上一篇:艺术考研培训(艺术考研培训机构哪个好) 下一篇:研究生的作用(研究生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