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强化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以赛促创等,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推进“课程—实践—竞赛—平台”全过程管理服务。重点打造“五创”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10个学院建立教育、智能、文创、健康等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先后入驻学生创业企业126家、创业团队323个。以智能教育、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为特色,积极推动30个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打造基于科学测评的学生成长与项目发展全过程跟踪信息系统,将“能力测评—教学模块—竞赛培育—项目管理—资源对接”等融入平台,全方位评测大学生能力与素质,助力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创建“学校—学部—院系”扶持“双创”的教师绩效激励和学生奖励体系,推动形成学部、院系各具特色的“双创”育人模式。设立3300余万元的“大学生科创基金”和“创智汇创业基金”,建设“双创”场地6300平方米。
强化课程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把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立项建设35门创新创业课程,探索构建“通识课程+特色课程+专创融合+拓展课程”进阶式“双创”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等7门通识课,实现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覆盖。建设体现师范特色的《教师教育与创新创业》《创业者人格教育》等课程,厚植学生敢闯会创的本领能力及家国情怀。不断推进《高端软件创新创业》《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等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推动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创业沙盘模拟》《创新创业实战》等拓展课程建设,连接课堂内外、助力项目孵化。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建立“企业家+教师”共同授课、“校内课堂+校外实践”联动推进、“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以团队合作、案例教学、同学互动、翻转课堂为主的创新授课方式,推动课程由知识讲授型向演示体验、探索训练、任务驱动和实践创造型发展。注重教材建设,组织编写2本“双创”教材,建设60余个教学资源案例集。“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专创融合实践育人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
强化实践育人,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深入实施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秉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推行“单轮运行、多级遴选”的项目运行机制,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创新创业训练及活动全覆盖。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周,通过创新创业成果展、本科生创新创业学术论坛、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论坛、国家级赛事参赛经验总结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交流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打造“时代极客、师大创造”校园主题日、“创意集市”学生科创作品展、“大咖教你做科创”慕课等科创品牌项目,为师生搭建展示各领域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的交流平台。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建设教育振兴“双创”基地8个,开展教育振兴等公益创业项目1200余个。牵头成立师范大学“双创”联盟,构建“大学—社区—中小学”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大中学生“红色筑梦”系列“双创”实践活动参与学校100余所,推动大中小“双创”教育协同发展。近10年来,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90个、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19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43个。
强化以赛促创,推动“双创”成果转化应用。坚持赛创融合、以赛促创,连续7年举办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承办“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赛等重大赛事,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全国金奖8项、银奖7项、铜奖11项。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形成重点、一般两档支持的三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学科竞赛体系,共有重点类赛事72项、一般类赛事78项,通过每年发布重要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清单,引导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高质量竞赛和各类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连续28年举办“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近6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累计获得36个奖项。聘任校内外知名创新创业导师106位,定期对重点项目强化跟踪、训练、辅导、培育,助力学生“双创”项目茁壮成长。打造环华东师大科创带、智能教育科创园,推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研究生2022年硕士招生考试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陕西师范大学着力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下一篇:海南师范大学召开2022年研究生教育工作专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