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得知东华理工大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后,团队带头人孙占学说。
在孙占学的带领下,团队始终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立德树人、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报效祖国。他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2个人犹如22道光束集聚,一次次点燃创新和超越的引擎,为我国铀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做科研就是要“顶天立地”
铀资源勘查与开发教师团队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2001年,孙占学接过团队带头人的“接力棒”,开始了科研“接力跑”。
团队大力叫响“做科研就是要顶天立地”的口号。所谓“顶天”,就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科研攻关,专攻“卡脖子”、专啃“硬骨头”;所谓“立地”,就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成果由“纸面”落到“地面”,把论文实实在在写在祖国大地上。
2005至2007年,孙占学带领团队承担了东华理工获批的第一个国家核能开发项目,针对高矿化度地下水地区砂岩铀矿地浸开采世界性难题,夜以继日地开展试验。在新疆戈壁荒滩,团队成员住铁皮房和“地窝子”,克服45℃以上的高温、零下20℃以下的严寒和无数次沙尘暴。3年攻关,团队首创研发了淡化少试剂地浸采铀工艺,成功为高矿化度地下水地区砂岩铀矿地浸开采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解决途径,盘活了被国际上认为是“呆矿”的大量宝贵铀资源。
聚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团队成员坚定“做就要做出个样儿来”的科研信念,创建了“地质—物探—钻探多源信息融合”三维地质调查方法,运用相山盆地三维地质—成矿模型精准定位深部找矿靶区,新探明铀资源量近万吨,大幅降低了勘查成本;突破了高效浸铀菌群选育技术,建立了世界首个浸铀菌种库;研发了铀矿生物溶浸采铀新技术,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铀矿生物堆浸示范工程和首个砂岩铀矿生物地浸基地,实现了复杂难处理铀资源的高效绿色开发,降低了铀矿开采边界品位,显著增加了经济可采铀资源量,为我国铀资源供应链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国防科工局核能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40余项,在铀矿深部找矿、复杂难处理铀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李学礼教授上世纪60年代从苏联留学归国,主动要求分配到穷乡僻壤的江西抚州,从核地学领域白手起家,一干就是40年,成为享誉中外的水文地球化学学科的开拓者和资深专家;史维浚教授85岁身患重病但仍坚守实验室,指导学生、设计方案、分析数据、整理报告,一切都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树开新花’的传奇……”在孙占学看来,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就是活的教材。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在学校工作的40年里,孙占学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受他的影响,团队中的教授全部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正教授每学年承担的平均课时量达250学时,副教授达340学时。团队成员中有15人先后担任过辅导员、班主任等贴近学生的管理职务,深深扎根教育管理第一线。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从亲自担任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到每年为全体大一新生开设“开学第一课”、带领学生实习实践,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孙占学还全力承担好塑造学生人格与灵魂的“工程师”的角色,激励青年学子把握时代机遇,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孙老师是我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精神成长的引领者,他让我明白了最美的青春誓言就是爱党爱国。”学生丁兰芳说。
有孙占学这样一位“队长”的带领,团队成员也都“元气满满”。
他们承担国家级、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多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出版《水文地球化学》《江西相山铀矿地质实习教程》等特色教材8部,建设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6门,开发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两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15人、博士研究生29人;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项目28项,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16项,指导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写好服务国家的“大文章”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孙占学深知,要在铀资源勘查与开发领域干成事儿,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打造一支队伍、一个集团军。
经过多年发展,团队规模从刚成立时的6人扩充到了如今的22人,成为了一支铀矿地质、铀矿采冶、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的队伍。
为完成学校承担的第一个国家核能开发项目,团队成员高柏扎根吐鲁番近3年,其间由于条件艰苦、医疗不便导致牙根坏死、牙齿脱落,但他仍坚持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郭福生历经10年攻关,通过为大地做“CT”、为铀矿测“三维”,实现了找矿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成果获2017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一等奖、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周义朋扎根边疆15载,屡次在荒漠历险却依然坚守,主持设计并建成了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微生物地浸采铀系统;邓居智20多年来专注防灾减灾领域,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三维电阻率“CT”成像技术和装备……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团队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为行业与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利用三维地质调查技术,他们新探明铀矿近万吨、钼矿近4万吨、磷矿近800万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100多亿元;生物浸铀技术在江西、新疆、广东等多地铀矿山应用,实现了低品位铀资源绿色高效开采;研发的复杂地质大型地下水封式能源洞库修建关键技术应用于洞库与隧道工程,3年创经济效益4亿元;研发的“工程地质灾害精细探测技术”助力江西打赢抗击特大洪涝灾害攻坚战,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了防线。
面向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以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高尚品格为指引,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奋斗者的姿态书写好新时代东华理工人的优异答卷。
作者:通讯员 游艺 陶小娜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研究生2022年硕士招生考试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中央财经大学“三个强化”扎实做好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 下一篇:同济大学:关于调整2022年博士研究生外语考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