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学科优势,以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为导向,以培养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使命,探索构建思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1234”新工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牢牢把握“一个根本”。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开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活动,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制定《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整合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三全育人”工作顺利开展。科学编制人才培养“十四五”规划、学科专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修订2021年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着力强化“两大特色”。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办学双特色。构建“政策激励、课程建设、特色管理、基地支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全程引导、分类协同、学生主导”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模式,形成以“1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9个特色创新创业实践分基地”为支撑的实体创新实践组织架构。成立叶培大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5—10个创新创业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拔尖创新实验班改革,将“双创”教育融入教育评价,促进创教融合。连续举办12届本科生、5届研究生“双创”成果展。加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制定《关于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来“撬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深入改革,积极推进“爱课堂”教学平台、“互联网+外语”、虚拟仿真实验、“U学在线”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块建设。
科学设计“三个贯通”。深化以“高新课程”建设、智慧教室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相贯通的教育教学改革。制定《“高新课程”建设规划》,突出理工融合、科教融合理念,立项建设6大类500门“高新课程”,从质量标准、经费保障、考核评价、奖惩激励等多方面为课程建设“保驾护航”。在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构建以“高新课程”为牵引的多类型、多维度、多样化课程体系,覆盖各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高新课程”建设与培育,学校13门课程获评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8门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产学研课程30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高新课程”教材。加大智慧教室建设力度,制定《“智慧教室”建设规划》,已完成100间智慧教室的建设任务,全年排课200余门。通过智慧教室和教学云平台对教学环境的重构,以信息技术助力“高新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大力推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实践考察、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开展“三贯通”专题系列培训,有效提高“高新课程”建设能力水平。
全面推动“四个融合”。构建以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个维度相融合的新工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以“思教融合”为引领,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突出专业课程教学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教融合”为驱动,进一步促进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科研之间、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创教融合”为抓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转变。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促进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打破校内学科专业边界,统筹各类教学和科研资源,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现代邮政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应急管理学院等,布局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亟需的新兴专业。成立“北邮—华为学院”,全力打造未来技术学院和产教研深度整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精确瞄准产业发展需求,引导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推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链“三链协同”。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学生投稿,如有侵权或对本站有任何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联系邮箱(1296178999@qq.com)反馈。 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本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标签: 研究生2022年硕士招生考试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事关开学返校!多所在汉高校明确 下一篇:江南大学训评结合“赋能”课程思政建设